往期阅读
当前版: 1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佳节临近 吃吃喝喝有讲究

  中秋节期间,各类丰盛的饭局必定蜂拥而至。大鱼大肉固然鲜美,月饼固然好吃,不过提醒大家,要控制对海鲜、肉、鱼等食物在短时间内的大量摄入,吃月饼时要搭配一杯解腻茶——桂花、绿茶或者普洱茶都是很好的选择。总之,过节期间要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以促进胃肠蠕动,加快体内不良物质的排泄。建议大家最好不吃夜宵,要吃的话,应尽量选择清淡、多水分和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夜晚给胃肠道增添过重的负担。

  吃月饼有禁忌

  不宜与粥配  有许多人在食用月饼时,都愿与粥同食。其实,月饼和粥都是高升糖指数的食品,不仅对糖尿病人不适,对人的大脑细胞不利,还会降低脂肪代谢。

  宜少不宜多  月饼含油脂、蔗糖较多,即使低脂、低糖仍存面粉诸成分,过量食用会产生滑腻感,易致胃满、腹胀,引起消化不良,食欲减退,血糖升高,热量高。老年人、儿童更不宜多吃,否则会引起腹痛、腹泻或呕吐,消化不良。

  体热者不宜多吃  体内偏热的人不可多吃月饼,否则不易消化,还可能让内火上升,出现长痘痘、便秘、牙龈浮肿等症状。

  女性吃月饼禁忌多  女性朋友吃月饼也应当注意自身情况,尤其是妊娠、产后因为孕育胎儿或哺乳特殊生理情况,在饮食上存在禁忌。首先,妊娠期应避免食辛温燥火的食物,以免伤阴耗液和影响胎孕;还应避免食用有腥臭和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此外,在生理期前要少吃月饼,尤其是冰淇淋月饼。

  宜鲜不宜陈  吃鲜莫吃陈,因为月饼含脂肪较多,存放过久,容易发生变质,吃后容易发生食物中毒。

  宜早不宜晚  吃月饼最好是在早上或中午,晚上应少吃或不吃,特别是老年人更应如此,否则,有可能成为血液凝固、形成血栓的某些因素。

  先吃咸后吃甜  如有甜、咸两种月饼,应按先咸后甜的顺序来品尝,否则就吃不出味道来。

  中秋佳节最适合吃啥海鲜?

  每家中秋节的餐桌上都有丰富的美食,这些美食中肯定少不了海鲜,吃海鲜是要看时令的,每个季节出产的都不一样,海鲜的肥瘦鲜度也不一样,其中秋季吃海鲜最佳,那中秋节盛产哪些又肥又鲜的海鲜呢?

  梭子蟹和青蟹  俗话说得好,八月十五蟹儿肥,中秋节必备的海鲜,螃蟹排第一。螃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微量元素,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螃蟹还有抗结核作用,吃蟹对结核病的康复大有补益。平素脾胃虚寒、大便溏薄、腹痛隐隐、风寒感冒未愈、宿患风疾、顽固性皮肤瘙痒疾患之人忌食。

  鲍鱼  鲍鱼在秋天生长很快的,海边养殖的老渔民告诉我们,秋天的鲍鱼其味甘咸,性温,肉质肥美鲜嫩,又有滋阴、润肺、利肠的作用,是名副其实的秋季进补佳品。

  秋刀鱼  秋刀鱼是胶东人中秋宴上必备菜品之一。秋刀鱼属于高蛋白、高脂肪的海水鱼类,中秋前后是秋刀鱼最肥美的时候,这时候的鱼肉鲜嫩口感好,不仅美味可口,对我们的健康也是极有益的。

  各种虾  秋天是虾类大量上市的季节。种类繁多,有明虾、基围虾、琵琶虾、青虾、河虾、草虾、小龙虾、对虾、龙虾等等。虾的营养价值很高,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性功能,补肾壮阳,抗早衰。所以没事多吃点虾补补吧。

  生蚝  中秋节前后是吃生蚝的最好时节,生蚝营养丰富,素有“海底牛奶”的美称。据《本草纲目》记载:“生蚝,治虚损,壮阳,解毒,补男女气血,令肌肤细嫩,防衰劳。”生蚝富含维他命、蛋白质和锌,对于促进幼儿生长发育智力发展,提高男性精力大有裨益。

  蛤蜊  蛤蜊是最物美价廉的贝壳海鲜之一,且烹饪方法简单,白灼水煮爆炒做汤皆可,再配上啤酒,味道不要太美哦。在秋季适当吃些贝壳类蛤蜊食品,有滋阴润燥,利尿消水肿等功效哦。

  扇贝  扇贝又叫海扇,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它的闭壳肌干制后即是“干贝”,被列入八珍之一。吃扇贝能健脾和胃、润肠通血,其中含有的胆固醇还具有抑制人体体内胆固醇合成的作用,对于血脂异常、胆固醇偏高的人群来说也是非常值得食用的。

  还可以选择这些时令菜肴

  在南方,八月十五祭神的时候,通常会把整个芋头蒸熟摆在盘子里,以此来祭祀土地神。并且餐桌上还会出现芋头老鸭汤这道特色菜,秋天食用也能起到滋阴润肺,去秋燥的效果。

  芋头老鸭汤的做法非常简单。把选好的鸭子汆水捞起,芋头洗净削皮,砂锅中放入清水,把鸭肉和芋头一同放进去,然后再放姜片、葱段、青蒜末、香叶,小火煲1个半小时,最后放盐调味即可。

  当然还有一些应季水果,如柚子、石榴等。柚子和石榴尝起来酸甜可口,可以作为甜腻之后的解腻水果。柚子本身含有很多微量元素,钾含量丰富,是心脑血管疾病和肾脏病患者不错的水果选择。柚子还有清肠、利便的功效,可缓解秋燥,减轻肠道负担。

  再加上几道清炒的时令蔬菜,一桌团圆饭也就做好了。

  喝酒不吃药 吃药不喝酒

  即将迎来中秋节、国庆节,喝酒必然免不了。在此,药师提醒大家,喝酒不吃药、吃药不喝酒。用药期间饮酒可能会产生以下两种现象,一种是影响药物的疗效,另一种是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甚至引起嗜睡、昏迷、呼吸衰竭、死亡。

  药+酒=影响药效

  1.维生素类药物:维生素B1、B2,还有用于降血脂的烟酸,在服药期间饮酒可使药物吸收明显减少,治疗作用减弱。

  2.抗痛风药物:别嘌醇,此类药物通过抑制尿酸的生成而产生治疗作用。在服药期间饮酒可使体内嘌呤加快分解,最终导致药物抑制尿酸生成效果减弱。

  3.平喘类缓释制剂:如茶碱缓释片,服药期间饮酒不仅可使茶碱的吸收率增加,还可以溶解缓释片中的缓释剂,使药物失去缓释作用,进而增强药物疗效,同时增加不良反应。

  4.抗凝药物:服用双香豆素抗凝药如华法林期间饮酒,可使药物疗效降低。因为酒精可诱导肝药酶,使肝脏中的药酶活性增强,加速肝脏对该类药物的代谢,使药物降效。

  药+酒=增加不良反应

  1.引起双硫仑样症状:常见的药物有抗厌氧菌药甲硝唑、替硝唑;头孢类抗菌药头孢曲松、头孢孟多、头孢哌酮、头孢替安、头孢甲肟等;抗精神病药氯丙嗪等。

  在饮酒时使用上述药物,会抑制酶的活性,干扰体内乙醇代谢,导致体内乙醛浓度增高,引起“双硫仑样”症状, 表现为面部潮红、头晕头痛、嗜睡、气促、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一系列症状,且症状的轻重跟酒量呈正比关系。因此使用上述药物前应禁酒3天,且停药后7天内不宜饮用含酒精饮料或服用含有酒精成分的食品或药品,如酒心巧克力、藿香正气水。如果出现严重的双硫仑样反应,应立即停药并采取治疗措施,如维持血压,静脉滴注维生素C、地塞米松,应用胃黏膜保护剂等,并注意检测血钾、血镁浓度, 及时纠正低血钾、低血镁。

  2.引起神经系统症状: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地西泮、佐匹克隆等镇静催眠药,服药期间饮酒,可明显加重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出现嗜睡、昏迷、呼吸衰竭、甚至死亡;乙醇与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苯海拉明、赛庚啶等联用可引起嗜睡、精神恍惚等症状。

  (据《大河报》《羊城晚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内蒙古·综合
   第03版:内蒙古·首府
   第04版:内蒙古·摄影
   第05版:特别关注/专题
   第06版:特别报道
   第07版:要闻
   第08版:声音
   第09版:中国·综合
   第10版:中国·关注/广告
   第11版:世界·综合/广告
   第12版:娱乐汇/广告
   第13版:老照片
   第14版:健康
   第15版:特别报道
   第16版:劲爆体坛
佳节临近 吃吃喝喝有讲究
分类广告
分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