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的时间,自称对戏已经非常理性的李六乙,首演时居然在三个地方潸然泪下,而这恰与他在该剧分享会上提及濮存昕与胡军角色传承时的哽咽不谋而合。“濮哥的哈姆雷特演了20多年,1990年时胡军才上大三。28年后,两个人要有一个交接,而哈姆雷特又何尝不是如此,这就是生命的轮回。”
胡军的哈姆雷特从海报上看那张眉头紧锁的脸似乎就对了,第一场演出过后,他就已经放轻松了。“从去年开始在英国做文本的翻译,这个戏就一直都让我感动着。它不仅让我重新认识了哈姆雷特,更重新认识了莎士比亚。”1990年林兆华版的《哈姆雷特》中,胡军曾经演过挖坟人等几个角色,28年后终于成了哈姆雷特。“戏剧演员能演哈姆雷特是一个重要的标杆。当年是濮哥,而这一次,他不想过多地影响我,因为他觉得哈姆雷特必须融入我胡军的生命体验,只是在排练中给我很好的建议,比如台词节奏的问题等等。我会借鉴,但也会有不认同。”
一直以来,哈姆雷特给人的印象都是软弱的,病恹恹的,柔弱的,诗意的,而其实在李六乙心中,胡军是哈姆雷特的不二人选,“他应该是很有骑士精神,是要继承王位的,外形上一定应该是个英雄。只有这样,他遇到不可改变的命运,那种痛苦才能更有张力。”
叔父和老王的鬼魂,濮存昕在剧中的角色让他自己乐于挑战。首演过后,他说,“看到三层楼都坐得满满当当,演出的气场不仅在于演员,观众的围观促成气场的最终形成。大家要一起来探讨人物命运,所以这是活动的文学,不仅仅是白纸黑字的传播。”
作为莎士比亚剧作中演出最多的,濮存昕认为,“《哈姆雷特》对于人物在困境中的表达,在莎士比亚之前没有,之后也没有。剧中涉及天文地理、历史社会,包括人物命运、魔幻、鬼怪,人间皇宫贵族一直到庶民百姓,甚至用精灵的世界来演绎生灵,涵盖自然、物理、天体知识,太丰富了。而这次导演李六乙也为自己设置了更有自我挑战和自我限制的舞台装置。观众从哲学、从美术、从诗意出发,都能到达。我们也没有为鬼魂营造阴森恐怖的氛围,真正有趣的东西都是当下和直觉。”
(郭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