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改革开放40年: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6倍

  新报讯(记者  刘晓君)  12月6日,自治区政府召开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农牧业经济发展新闻发布会。改革开放40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下,各级农牧系统团结带领广大农牧民,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全区农牧业经济、农村牧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7年,我区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584元,是1978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31元的96倍。

  我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继而推动整个社会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我区是率先进行农村牧区改革的省区之一,1978年小岗村率先实行“大包干”后,1979年我区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1年全面推开,走在了全国前列。1996年开始土地二轮承包,1998年全面完成。(下转2版)  (上接1版)2004年,我区比全国提前3年全面取消了牧业税,2005年,比全国提前1年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继续深化农村牧区新一轮改革。2017年,基本完成了草原确权承包工作;2018年9月,基本完成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农牧民的草场和承包地有了“身份证”,让农牧民吃上了“定心丸”。今年以来,为实现农牧业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我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10大三年行动计划。我区主要农作物良种率和家畜良种化率从改革初期的60%和29%提高到现在的98%和90%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3.5%,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4%。

  40年来,我区聚焦提质增效,打造全国的“粮仓、肉库、奶罐”。2017年,我区粮食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3000万吨以上,是全国净调出商品粮的六个省区之一;我区肉类总产量达到267.6万吨、牛奶总产量达到693万吨,具备每年稳定向区外调出500万吨牛奶、150万吨肉类的能力,是国家名副其实的“粮仓、奶罐、肉库”。

  40年来,我区聚焦品牌建设,农畜产品加工业成为自治区第三大支柱产业。2017年,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龙头企业达到38家和583家,牛奶、羊肉、羊绒、葵花籽、杂粮杂豆等加工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一,有机农畜产品产量1251.5万吨,居全国首位,乳业成为超千亿级产业。蒙牛、蒙羊、蒙草、蒙稻等“蒙字号”品牌和锡林郭勒羊肉、科尔沁牛肉、河套小麦、河套瓜子、兴安盟大米、乌兰察布马铃薯、阿拉善双峰驼、鄂尔多斯绒山羊、通辽黄玉米、赤峰蔬菜小米、呼伦贝尔三河牛、乌海葡萄等区域公共品牌声名远扬,其中通辽黄玉米、科尔沁牛、乌兰察布马铃薯3个区域品牌价值超百亿元,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逐渐受到全国消费者的青睐。

  40年来,我区聚焦生产生活,努力建设千百万农牧民幸福生活的美丽家园。农牧民的生活变化巨大,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大力实施农村牧区基础建设工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近140万户农牧民住进了美观大方、温暖舒适的新居;近400万农牧民和学校师生喝上了安全水;近万个嘎查村的农牧民走上了水泥路;新建标准化卫生室8200多所,230多万人领上了基本养老保险和高龄津贴。“走上水泥路,住上安全房,喝上干净水,看上放心病,领上养老金”在广大农村牧区变成了现实,农牧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幅提升。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内蒙古·综合
   第03版:首府/市井
   第04版:特别报道
   第05版:特别策划
   第06版:公益广告
   第07版:要闻
   第08版:健康
   第09版:中国·综合
   第10版:中国·关注
   第11版:世界·综合
   第12版:娱乐汇
   第13版:文学速读
   第14版:声音
   第15版:广告
   第16版:劲爆体坛
国务院扶贫办:贫困县摘帽后不得搞庆祝活动
改革开放40年: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6倍
剪窗花 迎大雪
报头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