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林西县十二吐乡乌兰沟村寒风来袭、气温骤降,可绿然农产品销售专业合作社加工厂里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在合作社加工车间,合作社理事长郑国春正在和工人们一道,加工米面,制作杂粮制品。这边磨面机、碾米机、脱壳机一齐开动,机声隆隆;那边工人忙着包豆包,金黄色的大黄米面,包上紫红色红豆沙馅,上锅蒸熟后,一揭锅,满厂都是黏豆包的清香。
宗保民是八吉沟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老宗说,他能过上好日子,全靠郑国春帮忙。除了农忙时节,合作社都安排他干点零活,从给荞麦脱壳、加工小米到捏莜面窝窝、包豆包,活不算累,挣钱可不少。“当天就发工钱,一天最少100元,还管中午饭。一年下来轻松挣到2万多元,我很快也能脱贫啦!”
10多年前,郑国春曾因车祸严重受伤,造成右腿重度残疾和双目失明。当郑国春在妻儿的搀扶下走进熟悉的家门时,面对空寂的院落,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这个身高1.75米的汉子因感到无助流下绝望的泪水。妻子在他人生最低谷时,给予了他最坚强的支持。“国春,我们还有希望,你看不见了,我就做你的眼睛……”妻子不离不弃的一片真情,重新燃起了郑国春对生活的希望。
当年,县里为郑国春落实了低保政策。“我不能一辈子靠低保过日子!”郑国春陷入沉思,双眼看不见东西,可头脑还很灵活,一样可以做很多的事,“为了家人,我也要努力脱贫致富奔小康。”郑国春觉得十二吐乡产的粗粮口感好、无污染,这是独有的优势,要是把这小杂粮做成精深加工产品,市场前景肯定不错。2010年,他创办了绿然农产品销售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以订单形式组织社员种植杂粮,又购置了加工设备,把杂粮加工成产品,再为这些产品找销路。
“质量是绿色产品的生命。”郑国春对杂粮生产的每个环节都严格控制。合作社为社员们统一选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品牌,并按照高于市场价5%的价格收购社员的农产品。有订单,还能卖上好价钱,很快乌兰沟村及周边1000余户种植户都加入到他的合作社。
为了拓宽杂粮制品的销售门路,郑国春打起了网上卖杂粮的主意。“咱这杂粮、杂豆都是天然绿色食品,口感好、品质高,要是不能走出去太可惜了。”郑国春尝试把林西县的杂粮产品做成小包装,把图像等信息放在网上。点开内蒙古超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供销e家电商平台,绿然合作社的各种杂粮制品赫然在目。更让郑国春惊喜的是,信息发布的当天就接到了3个订单。
“原来大黄米面的市场价格是每吨5800元,现在通过网络销售可卖到6000元,要是用大车拉,这一车就能多赚1600多元呢。”郑国春坦言,网络销售和线下客户收购两条腿走路,减轻了市场销售的风险,为大家伙儿增收也多添了一份保障。2017年,合作社杂粮加工量达5000吨,总销售额达1200多万元,年纯利润50余万元,产品远销呼市、包头、吉林等地。
作为合作社理事长,郑国春是致富带头人,也是一名老党员,他认为带着乡亲们富起来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老邻旧居的住着,看着乡亲们还过着苦日子,咱这心里也不好受,特别是那些贫困户,咱能拉一把尽量就拉一把。”他主动吸纳50户贫困户参与到合作社生产和加工上来,现在这些贫困户社员已经全部脱贫致富过上了好日子。周边村子农民看了非常羡慕,争着加入郑国春的绿然合作社,大家都想跟郑国春大干一场,把小杂粮产业越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