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武汉鼎:村民致富引路人

  武汉鼎的奖杯、奖状和证书摆满了整面墙
  武汉鼎同志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称号
  文·摄影/本报记者  刘 睿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近日授予武汉鼎同志“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称号。武汉鼎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退休干部。60多年来,他先后在清水河县5个乡镇的15个行政村和30多个自然村开展帮扶,带领贫困群众推广农牧新品种、新技术,优化产业结构,带动当地1.2万多人脱贫致富。

  12月21日,记者来到清水河县,走进武汉鼎长期驻村帮扶的贫困村和贫困户,听他们讲述武汉鼎帮助上万群众脱贫致富的故事,感受他六十年如一日、平凡而又坚持不懈的付出与坚守。

  把扶贫济困作为人生目标

  武汉鼎,1933年4月出生于清水河县北堡乡大阳坪村;从1958年开始,先后在清水河县城关镇、韭菜庄乡、盆地青乡等地工作,积极带领贫困群众开展脱贫致富工作;197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以后,深入暖水湾等贫困村蹲点开展科技扶贫工作;1988年,被内蒙古自治区职改办评为高级兽医师;1992年6月,于清水河县畜牧局退休。

  武汉鼎在职期间,始终把帮扶老百姓走出困境作为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贯穿于实际工作中。只要有碍于扶贫事业的事情,他都毅然放弃,他因此多次舍弃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和数次提拔晋升的机会。

  清水河县,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贫困县,2011年退出国贫县成为自治区级贫困县。扶贫开发和脱贫攻坚是清水河县历届领导必抓的头等大事。出生于农村的武汉鼎,利用自己所学的兽医专业和不断总结的扶贫工作经验,为广大贫困群众开展脱贫服务。他先后深入全县5个乡镇30多个偏远的自然村,骑自行车、徒步行程3万多公里,出资25万多元,找项目送技术,开展科技扶贫。

  武汉鼎退休后,仍然坚持不懈地奔波于城乡之间,搞宣讲,送良种。如今已是耄耋老人的他还创办了武汉鼎工作室,继续弘扬扶贫济困的奉献精神。

  12月21日,记者早上7时驱车从呼和浩特出发,3个半小时后到达清水河县韭菜庄乡。从清水河县前往韭菜庄乡,都是蜿蜒曲折的盘山路,路面狭窄,陡坡较多,至少需要一个小时车程,就是这样自然条件较差、路途遥远的地方,武汉鼎徒步一走就是几十年。

  60年坚持下乡蹲点扶贫

  60年来,武汉鼎坚持不懈地下乡蹲点扶贫,足迹踏遍清水河的山山水水,与贫困群众结下不解之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一次次证明了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和不改的初心。

  “你们看,眼前的这条深沟里面遗留下的土窑,就是我老公祖辈居住生活了几十年的家。从1989年开始,在武大爷的帮扶带领下,我们开始从沟里向上面平地搬迁。搬迁后,武大爷带领全村开始发展生产,也就是这个时候,全村人开始走向致富路。”21日中午时分,清水河县暖水湾村村民严琼手指着深沟里的土窑对记者说。这些如今已成为遗址的土窑,承载了村里人太多的生活印记。已经是村干部的严琼每每提起村里人的奋斗故事都热泪盈眶。她说:“这个村,如果没有武大爷,我们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武大爷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人生的道路。”

  1986年,严琼从清水河县嫁到这里的暖水湾村,需要走十几里山路,翻过三道山岭,村里人住在这跑风漏气的土窑洞里,炕上的铺盖补丁摞补丁,加上地下几个坛坛罐罐就是全部家当。结婚后不久,有一位身材高大的长辈给我送来200块钱,说外地的小姑娘嫁到这个穷地方不容易,让置办些生活用品。“上世纪八十年代的200块钱对于农村来说可是天文数字,我当时就忍不住哭了。”严琼后来才这道,这位大爷就是武汉鼎,是县里来的干部,为了帮助暖水湾村脱贫,常年住在村里。后来,就常听村里人讲起他的故事,全村26户人家每一户他都接济过,给村里人看病,是他倒贴钱;给村民的牲口看病,也是他倒贴钱。给村里人盖房子,他也贴钱……说起他为乡亲们做的好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每一件事情都让人感动流泪。

  “武大爷考虑长远,不仅帮助我们发展生产,还培养我成长,我当选村委会副主任后,为了修通村里的断头路,大爷领着我们几个村干部到县里跑项目、跑资金,同时还承包县里生态治理项目,几年下来,村里贫困户都逐渐脱了贫。”严琼说,多年来,武大爷不仅帮助暖水湾父老乡亲脱贫,还带领他们共同致富奔小康。

  对于韭菜庄乡座峰村的村民王松桃来说,武汉鼎可是他的贵人,从贫困户到种养殖大户,如今的王松桃幸福满满。在武汉鼎的帮扶下,王松桃年收入由原来1万元左右达到现在的5万多元。

  帮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女娃娃就不念书了?女娃娃就不可以改变世界了?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不仅要让女娃娃读书,还要让更多孩子念书。”如今,已经80多岁的武汉鼎每当听到村里孩子念不起书时,他都主动去说服。他非常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

  在武汉鼎工作室,面对记者,再次提起村里孩子失学的事情时,武汉鼎眼里闪着泪花,他说:“村里娃娃更需要接受教育,只有教育才能让他们改变命运,走向世界。”

  武汉鼎回忆说,当年老牛坡村有个女孩叫陈美华,刚念到初中家里就供不起了,喜欢读书的她哭得两眼通红。他知道后,马上给孩子家送去了几百块钱,并一再开导家长,终于让她又回到了校园。陈美华也非常争气,如今已从日本留学归来,现在在天津工作,是个让人羡慕的白领。在武汉鼎的帮助下,知识不仅改变了陈美华的命运,也让她成为村子里孩子们的榜样。

  在武汉鼎老人帮扶过的贫困村,累计有225名学生考上大学,许多村子由原来的“大学生空白村”,变成了今天的“大学生村”。

  武汉鼎说,为了改变贫困群众的落后思想,他把内蒙古农业大学学生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引进贫困村,开展支农、支教、捐助活动,采取大学生和贫困户孩子结对子的办法,帮助孩子们学习,开导感化村民,转变他们的落后思想。

  截至目前,武汉鼎累计资助54名贫困失学儿童。

  心系贫困群众退休不退岗

  在武汉鼎的工作室,记者看到,他的奖杯、奖状和证书摆满了整面墙。30多年来,他退休不退岗,数十年如一日帮扶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他每月拿出部分退休金,帮助贫困学生和孤老病残100多人。如今耄耋之年的他长期驻村帮扶3个贫困村,目前100多户300多人已经脱贫,他仍然坚守一线,带领群众巩固脱贫成果。

  武汉鼎老人虽然已经80多岁了,但他依旧步履匆匆,奋斗在扶贫攻坚第一线。这两年,老人又把帮扶的重点放在了异地安置、转移进城的贫困人口身上。他在贫困户集中安置的昆新移民社区建立了武汉鼎工作室,帮助贫困群众解决生活困难和就业问题,引导农村贫困群众适应城镇生活。

  昆新社区书记梁秀青告诉记者,这个社区居住的移民户多数都是老人曾经帮助过的,现在他们还像亲人一样喜欢找武汉鼎,听武老讲故事,讲党课,有了矛盾和烦心事就找武老诉说。武汉鼎总是耐心地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工作室也成了人气最旺的地方。在武汉鼎精神的感召下,昆新社区活跃着一支“五色志愿服务队”,或上门服务、或主动捡拾垃圾、或扶老携幼,积极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

  清水河县委书记云霖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清水河县委、政府经过长期的扶贫开发和脱贫攻坚,久久为功,一任接着一任干。清水河县贫困发生率已由改革开放初期的90%下降到现在的0.15%。在这期间,清水河县涌现出许许多多先进典型,为家乡父老脱贫致富奋斗了整整60年的武汉鼎,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个。他徒步下乡的行程就达3万公里,在贫困村办起了科技夜校,推广了25项农牧业实用技术和35个优良品种,受惠贫困户高达1.2万人。

  云霖琼介绍说,武汉鼎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家乡的父老乡亲。他的大部分收入都花在了贫困群众身上,退休后的25年里,他从微薄退休金里累计省出40万元,投入到扶贫攻坚工作中。云霖琼说:“武汉鼎的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将是清水河县最宝贵的财富。”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内蒙古·综合
   第03版:内蒙古·首府
   第04版:内蒙古·人物
   第05版:新报热线
   第06版:内蒙古·摄影
   第07版:要闻
   第08版:健康
   第09版:中国·综合
   第10版:中国·关注/广告
   第11版:世界·关注/广告
   第12版:特别报道
   第13版:文学速读
   第14版:声音
   第15版:广告
   第16版:广告
武汉鼎:村民致富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