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镇青年还能支撑大电影吗?

  文/张知依

  本周,猫眼研究院、电影频道、“灯塔”等多家机构推出了各类2018中国电影市场数据。这些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电影虽然票房突破600亿成绩喜人,但是中国电影市场却明显降温,较2017年票房同比增长9.1%。近三年首次增速低于10%。以往被电影人寄予厚望的三四线城市票房令人失望。其中,被称为小镇青年的观影群体,曾经被看做是票房推动力,但现在这个推动力也在衰弱。

  小镇青年一般指来自于三四线以下城市,甚至县级城市里小镇中的年轻观影者们。

  2018年的中国电影,“内容为王”“口碑至上”等观念逐渐成为共识。与此同时,宣发乱象、票补结束等年度电影大事件,则让影视行业遭遇了发展的拐点与寒冬。在种种曲折与风波之中,中国电影挥别了粗放式发展的传统时代,开始迈向质量稳步提升、工业品质凸显、产业不断升级、机制保障走向完善的中国电影新时代。

  2018年年底,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举办了中国电影年度论坛2018-2019暨“中国影视蓝皮书2019”启动仪式。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用“产业的小寒,创业的暖冬”这句话总结2018年的电影产业。

  在尹鸿看来,整个产业的变化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市场相对疲软。第二个是企业的波动。第三个方面就是整个产业动荡:资本的流出,行业的摇摆明显。第四个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今年大家在产业上的不确定性非常明显,就是大家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不知道会走向哪里?

  “现实题材”是2018年电影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在论坛现场,几乎所有嘉宾都谈到了这个趋势。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所长赵卫防表示,2018年有一个特别明显的特征是写实品格的回归,尤其是在商业大片里面。“大部分口碑比较好的影片都是现实题材或者是具有写实精神的。像《唐人街探案2》《无双》《无名之辈》《找到你》。还有一些相对来说商业效果特别好,但不是大片的,比如《超时空同居》《后来的我们》等等,一方面跟观众真正达到心理沟通,它可以接地气,能够营造出当下观众所需要的一个状态。当下观众在心理上更期待写实品格回归的影片。”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内蒙古·综合/广告
   第03版:内蒙古·首府
   第04版:内蒙古·法治
   第05版:新报调查
   第06版:广告
   第07版:要闻
   第08版:健康
   第09版:中国·综合
   第10版:世界·综合
   第11版:中国·关注
   第12版:文化看点
   第13版:都市心情
   第14版:声音/广告
   第15版:娱乐汇/广告
   第16版:劲爆体坛
马丽:喜剧之外尝试不同角色
小镇青年还能支撑大电影吗?
内蒙古保险颁(换)发保险许可证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