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生三问:教育减负还会是口号吗?

  呼和浩特市小召小学课外活动丰富多彩
  玉泉区民族实验小学与分校同频教学
  文·摄影/本报记者  刘  睿  张巧珍  牛天甲  首席记者  王树天  刘晓君

  “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先后实施了‘小学生到校时间不得早于8点’、‘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等政策,确实减轻了孩子的课业负担。但是这样的好政策要想起到作用,就不能一阵风,要持续抓落实,不能放松,孩子的负担才能真正减下去。”呼和浩特市赛罕区讨号板新村的荣女士对记者说,2018年,教育部门在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行为进行了规范,减除了一部分不必要的课业负担。

  1月21日,在自治区政府召开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自治区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曹轶明对《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实施意见》进行了解读。他说:“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关注,是广大人民群众高度关切的社会热点问题。2018年以来,中央和自治区将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作为回应人民群众关切、落实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

  自治区自2018年开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综合治理工作,截至2019年1月17日,共完成摸排校外培训机构5514家,发现问题的4126家,现已全部完成整改。

  2018年4月20日,自治区公布了《关于强化中小学办学行为的规定》,除明确规范中小学生到校、离校时间外,还对全区各中小学的招生入学、教学管理、考试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一政策影响着千家万户,在全区范围得到广泛落实,也赢得了绝大多数家长的支持。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年年提,那么如何才能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呢?代表委员们还有哪些好建议?

  杨树东代表:持续加大职业教育投入

  “现在,每个家长都觉得孩子学习太辛苦,课业负担太重。我认为,按照目前的教育体制,如果高考的指挥棒不变,即使学校和政府再大力推行减负,但在落实过程中还是‘雷声大雨点小’。因为人才选拔机制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所以高考还是孩子们改变命运的一个有效途径。”人大代表、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实验高中教师杨树东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举双手赞成给学生减负,把学生们从题海中解放出来,不能让学生只会学习,要让他们有时间挖掘自己的创造力。”

  杨树东认为,每个孩子的特质都不同,有些孩子能坐得住,而且天资聪明,喜欢学习,热爱钻研。这样的孩子就可以选择考大学读研读博这条道路。还有些孩子虽然聪明,但是他们坐不住,对学习不感兴趣,动手能力却很强,家长们也没有必要非得让他们走应试教育这条路,可以让他们上职高,学得一技之长。其实对于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家长来说,只要是适合孩子发展的选择就是最好的选择,我们应该把选择权交给孩子。

  杨树东说,国家现在很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按照有关政策,有一部分学生只能选择职业教育,但是很多家长心有不甘。其实,普通高中的学生和职业高中的学生都可以参加高考。职高的学生在高考时,除了文化课,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也许还是加分强项。很多家庭对职高教育心存顾虑,这与政府宣传不够和职高毕业生就业渠道不畅有关,无论是职高毕业还是大学毕业,最终都要面临就业。如果政府持续加大职业教育的投入,拓宽就业市场,职高的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也许家长和孩子们唯有大学论的观念才会慢慢转变。

  魏山虎委员:破解教育评价机制短视问题

  “一所学校30年后出了什么人才,变不成现在对老师的奖励。一所学校好不好,要先看这所学校有几个学生考上了北大清华,没人去管30年后这个学校出了什么人才,考核一个地区的教育也是这样。短视的教育评价机制是造成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管理补课行为、管理培训机构只是治标之策,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得标本兼治,破解教育评价机制的短视问题是关键。”政协委员、集宁新世纪中学校长魏山虎对记者说。

  魏山虎认为,当前,幼儿园小学化教育,体现了家长们普遍焦虑,社会普遍浮躁的现状,家长对教育的焦虑不停地向前传导,从幼升小到小升初,再到初升高,层层传导的升学压力,这是非常可怕的。可怕之处在于,从幼儿园到高中,大家都在关注考什么、怎么考,从而去面对应教什么、怎么学,反而忽略了知识本身。

  魏山虎说:“只盯着考分对教育的危害是巨大的,对民族和国家的危害也是巨大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孩子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一旦形成,大学毕业后再让这些适应了各种考试的大学生去开拓创新,一切都晚了。人才评价机制的短视造成了教育的短视,仅仅发展应试的能力,遏制了创新精神、求异思维和独立见解,枯竭了一个民族的创新灵魂。”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是一个系统工程,仅仅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是远远不够的。魏山虎建议,家长、学校、社会在看待教育成果时,不妨把眼光再放长远一些,综合各项指标,建立一套更加科学、更加长远的教育评价机制,着力培养创新人才。

  王蕾蕾代表:教育资源要公平均衡配置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重是中国教育最大的顽疾,除了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师追求高分、作业布置多之外,其根源在于竞争带来的升学压力。”1月27日,人大代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第一小学校长王蕾蕾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追求优质教育资源是每个家庭的基本诉求,然而,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的竞争异常激烈,这也是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

  王蕾蕾认为,减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是教育系统内部的问题,还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多管齐下。首先,要加快人力资源市场配置机制改革。改革唯文凭的用人制度和用人观念,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其次,加快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和教育治理能力建设,加快教育资源供给侧改革。政府应下大力气,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一个中小学生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同时,要促进普通高中教育均衡化发展,不搞一家独大;第三,要完善中小学校长和教师配置机制。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协调发展;第四,深化中考、高考制度改革。让教育从不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回归到求知、求真的本源,回归科学育人的常态;第五,完善教师教书育人评价制度,不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完善学生学习与发展评价制度;第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改革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精选作业,分层布置作业,严格控制作业量。此外,家长也要树立正确的子女成才观,承认个体差异,正确认识子女的发展潜能,对孩子做出合理的期望,营造一种人人皆可成才,行行都能出状元的良好社会氛围。

  杨东慧委员:从教师考核体系入手减轻负担

  “教师的格局影响学生的格局,进而决定教育的格局。当前,对教师的考核是用学生的成绩来量化的,所以教师只能通过提高学生分数来提高自己的考核等级,走不出应试教育,学生负担重、教师补课等问题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政协委员、包钢一中校长杨东慧告诉记者。

  杨东慧称,从社会角度看,很多学生参加校外辅导班,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教师水平差异大,大家都想得到名师指点,总想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从教师的考核体系来看,教学成绩也占了很大的比重,导致教师和学生一样,考试成绩不仅关乎学生升学,也关乎教师的评优、考核、晋级。这就导致教师对教育教学的安排是服务于考试的,教师会想尽一切办法去追求班级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等。在这样的重压下,教师也就无法顾及学生的个体发展,拖堂、占用自习课、补课等一系列不良现象也因此产生,无疑使学生的课业负担愈发繁重。

  杨东慧认为,教师是教育之本,也是改革的关键。考核教师,应该看很多年后学生发展成了怎样的人才,能否综合应用知识。

  杨东慧建议,要从教师考核体系入手进行教育改革。同时,在培养端注重教师的全面发展,师范教育按文、理科大类招生,跨学科培养。鼓励文理互修学分,音体美必修或与通用技术互免学分,本科不细分专业。提高从教的适应性,拓宽知识视野,培养全科教师。鼓励非师范类学生取得教师资格证后从事教育事业。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拼搏奋斗新时代
   第03版:拼搏奋斗新时代
   第04版:拼搏奋斗新时代
   第05版:内蒙古·综合
   第06版:首府/市井
   第07版:特别策划
   第08版:健康
   第09版:中国·综合
   第10版:世界·综合
   第11版:公益广告
   第12版:读书
   第13版:科学发现
   第14版:声音/广告
   第15版:财经
   第16版:劲爆体坛
民生三问:教育减负还会是口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