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生五问: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是奢望吗?

  医师正在为市民义诊(资料图片)
  医生正在为居民量血压(资料图片)
  文/本报记者  张巧珍  刘  睿  牛天甲  首席记者  王树天  刘晓君

  60岁的李女士是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小黑河村村民,最近她老是头晕,听说社区服务中心有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的专家坐诊,决定去看看。坐诊的朱大夫细心检查后发现,李女士血压高,于是开了降压药,并写了医嘱,提示她在用药、饮食、休息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叮嘱她一个月后复查。李女士连连称赞:“家门口就能看病,不用去大医院排队,真好!”

  多年来,“小医院门可罗雀,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现象,既降低了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又不方便患者就医。为了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大医院”的医生,享受“大医院”的治疗,我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全区组建医联体177个,覆盖所有三级医院。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9247个,家庭医生签约APP管理服务系统上线运行,启动家庭医生“远程医疗服务与健康管理”进家庭工程。部分盟市城镇还开展了“六师共管”家庭医生团队服务试点工作。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建设健康内蒙古,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完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提高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水平,完善全科医生制度。

  如何让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两会上,记者采访了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听听他们有哪些建议。

  周军代表:加大对基层医院人财物投入力度

  “对百姓来说,在家门口能放心看病、看好病就是最大的民生福祉。”人大代表、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骆驼山镇帐房山村村民周军说,去年,他的父亲生病,他带着父亲到离家50余公里外的旗医院,验血、挂号、化验一共花了几十元,但是来回车费、住店、吃饭就花了将近300元。看病成本之所以这么高,就是因为基层医疗机构卫生设施差、医务人员不足造成的。

  周军通过前期调研发现不少问题,一是基层卫生院药品匮乏,不能满足群众用药需求,特别是治疗老年人慢性病的药品更是缺少。二是基层医疗资金投入不足,使得部分苏木乡镇卫生院、卫生室医疗设备陈旧,达不到相应标准,不能满足基层医疗需求。三是农村卫生人才严重匮乏,培训、再教育渠道不畅。大多数乡村医生的知识老化、年龄老化,而从事医学专业的大中专学生毕业后大都不愿意到农村工作,造成基层医技人员出现断层。四是现有农村基层卫生人员的管理机制,制约了乡村卫生医疗服务事业的发展。部分村医是由过去的赤脚医生转型而来,尽管临床经验丰富,但是因为无学历或学历较低,取得行医执照的屈指可数。

  周军建议,政府要完善医药体制,放宽进药渠道,确保病人有药可吃;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以村卫生室为基础、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为中心,完善配套设施,配足医务人员,使其发挥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的作用;解决卫生院、村卫生室医务人员紧缺的问题。通过政策倾斜,让一部分没有执照的村医持照上岗。创新奖励激励机制,提高农村医务工作者待遇,激发基层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对参加全国执业医师考试的医务人员进行集中规范培训,解决执业医师通过率低的问题,培养留住土生土长的基层医务人员。

  云志中委员:继续加强医联体建设推进分级诊疗

  “所谓的看病难,主要体现在群众到区内外大城市大医院看专家难。因此,提升基层的医疗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副院长云志中告诉记者,按照医联体建设的思路,在盟市,应由盟市级综合医院牵头,重点发展管理紧密型医疗集团。在县域,按照县乡一体化、乡村一体化的原则,发展医疗共同体;以盟市辖区或旗县为单位,再划分若干网格,每个网格由一个医疗集团或医共体负责,牵头医院负总责、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解决条块分割、职责不清的老问题;盟市或县级公立医院与疾控部门要明确职责分工,主动承担预防工作责任,为网格内居民提供预防服务;把传统的对单一医疗机构的监管转变为对医联体和医共体的监管,牵头医院要承担医联体或医共体内部管理责任,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这个过程中,主要是帮助基层增强医疗实力,增强医疗水平。

  云志中建议,一方面,基层医院要切实加强人才培养,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养。提升旗县医院、社区医院、镇卫生院的实力,把老百姓留在基层看病。另一方面,大医院要主动作为,首先是下基层,沉下去,通过委派专家到基层坐诊等形式,帮助基层提高诊疗水平。其次是要帮助基层医院进行培训,比如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每年会专门投入几十万元,帮助基层医院进行人才培训,让基层医院强起来。

  王布和代表:提高乡村医生诊疗水平

  “蒙医蒙药是蒙古族的一项文化遗产,不仅有很多的治疗方法,在预防、保健、康复等领域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近年来,随着医联体、对口帮扶等举措的落实,科尔沁右翼中旗实现了村村都有蒙医诊室。屯子里的乡亲头疼感冒、发烧、肠胃不适、腰腿疼等小毛病,医生直接号脉抓药,几十块钱就能看好,不仅节省了费用,也免去了去大医院长途奔波、排队挂号、问诊、检查耗时的烦恼。”人大代表、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王布和蒙医医院院长王布和说。

  王布和的家在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西哲里木镇哲里木嘎查,他荣获“全国最美乡村医生”称号,还是国家级非遗项目“科尔沁蒙医药浴疗法”传承人。从1985年至今,他几乎走遍了当地大大小小的苏木、嘎查,凭借着精湛的医术看好了无数的疑难杂症。在乡村行医30多年,他深知基层百姓看病的艰难。他每个月抽出20多天的时间到乡村卫生所坐诊,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他还会亲自上门诊疗。

  王布和认为,健康内蒙古,重点在基层。乡村卫生所是基层百姓看病就医的第一个环节。作为基层的健康守门人,乡村医生诊疗水平亟待提高。

  王布和建议,首先,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对乡村医生特别是蒙医药人才的培养。乡村卫生所、卫生室应与盟市、自治区级医院各个领域的名医建立交流机制,通过网络授课、传帮带等多种形式的培训,逐步把乡村医生培养成为农村牧区实用型的全科医生。其次,健全乡村医生的保障机制,解除乡村医生的后顾之忧。第三,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嘎查(村)卫生室硬件、软件设施的投入,满足基层群众就近看病的需求。同时,要对民间蒙医药特色疗法、民间秘方收集和整理给予资金支持,切实提高乡村医生的临床经验。加大健康常识宣讲力度,提高农牧民的自我保健意识。

  孙秀丽委员:让家庭医生成为健康守门人

  “未来,家庭医生将成为居民健康守门人。”政协委员、包头市中心医院肾内风湿科主任孙秀丽说,随着家庭医生服务的推行,越来越多的居民在家门口就能看病,不仅能让小毛病在社区医院就能治好,还能享受绿色转诊这种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服务。

  2017年,包头市中心医院在东河区北梁新区北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刘国荣名医工作室”,由14名知名专家教授组成。孙秀丽作为专家组成员之一定期出诊,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检查和指导。为了方便居民就医,工作室还承担起慢性病、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临床诊疗工作,通过对居民健康状况建档、随访、评估等形式,指导患者用药和治疗,让居民享受家门口就医的便利。

  孙秀丽认为,依托三甲医院组建名医工作室,开展家庭医生服务,让专家下到基层,加强医联体基层单位的建设,可以有效推动分级诊疗模式的形成。目前,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技术人员相对不足,全科医生缺乏;居民多年形成的看病到大医院的习惯还没有完全转变;围绕签约服务,就医、转诊、用药、签约服务费、技术支持等政策措施和激励机制方面也缺少资金保障。

  孙秀丽建议,首先,要加强宣传,让居民转变观念,逐渐培养居民找家庭医生看病的习惯,让家庭医生看病不再是形式主义。其次,要加强家庭医生服务能力建设,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团队组成人员包括西医、中医、心理医师、儿科医师、老年病医师和护理等,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与健康服务。同时,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信息,有机整合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加快基础医疗机构与公立医院间的信息交换共享。进一步整合医院和社区健康中心的医疗、保健、康复等医疗卫生资源和服务链条,为居民提供更规范的家庭医生服务。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拼搏奋斗新时代
   第03版:拼搏奋斗新时代
   第04版:拼搏奋斗新时代
   第05版:内蒙古·综合
   第06版:首府/市井
   第07版:内蒙古·关注
   第08版:健康
   第09版:中国·综合
   第10版:世界·综合
   第11版:中国·关注
   第12版:旅游
   第13版:都市心情
   第14版:声音
   第15版:娱乐汇
   第16版:劲爆体坛
民生五问: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是奢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