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座续写温暖的城市

  文/《内蒙古日报》记者  王玉琢

  高原的冬日寒风刺骨,但在鄂托克前旗拜图嘎查文艺活动室里,却是暖意融融。农牧民们吹拉弹唱,热闹非凡,一派祥和欢乐的景象。

  “现在党的政策好,生活衣食无忧,大伙儿空闲时一起唱唱歌跳跳舞,心情畅快,还锻炼了身体。每天感觉生活很幸福。”牧民那音古日布满面笑容地说。

  鄂尔多斯市以“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推动文明城市建设的目标,千方百计为农牧民搭建舞台。通过组织农牧民文艺汇演、巡演、交流演出等方式,激发农牧民参与文艺活动的热情。同时各旗县区还积极打造品牌,涌现出了达拉特旗“乡土风”、准格尔旗“漫瀚神韵”、鄂托克前旗“杭盖之歌”……各旗区电视台纷纷开办乡土文艺节目,为农牧民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实现文明城市与文明市民共同成长、城市温度和文明程度共同提升。

  据统计,2018年,鄂尔多斯市、旗、乡镇苏木共组织汇演300多场,参演农牧民近2万人次。

  顺应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期待,鄂尔多斯建成覆盖城乡的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顺利通过验收,成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为顺应人民群众对优美环境的新期待,鄂尔多斯市实施城市绿化提升工程,着力打造花园城市,构建了城在林中、房在绿中、林水相依、绿色环抱的生态型城市体系,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天朗气清、自在养生”成为鄂尔多斯城市新名片。

  昔日黄沙漫漫,如今碧水蓝天。不懈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向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2018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92天,优良天数比例86%,“鄂尔多斯蓝”已成为靓丽的生态画面。

  荒漠化治理的“鄂尔多斯经验”得到联合国肯定,2018年杭锦旗库布其沙漠亿利生态示范区荣获国家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其治沙模式更是为世界提供了荒漠化治理的中国样本。目前,全市植被覆盖率由2000年的30%提至70%以上,森林覆盖率由12%提至26.7%,一个绿色宜居的鄂尔多斯呈现在世人眼前。

  顺应群众对民生保障的新期待,鄂尔多斯市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国家标准线下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一个贫困旗县退出区贫旗,8745户21278人贫困农牧民脱贫致富。

  “新思想,新理念,中国梦一定会实现。十九大精神暖人心,不忘初心为人民,精准脱贫有力量,我们一路奔小康……”达拉特旗德胜泰村文艺队队长菅瑞新创作的快板书《家乡美》,不仅词句朗朗上口,也是鄂尔多斯农牧民如今生活的真实写照。

  迎着冬日的暖阳,记者来到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干净整洁的乡间公路、整齐划一的农家“四合院”,村民们杀猪宰羊,蒸炸烹饪,家家户户忙碌着置办年货,到处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村民们从心底流淌出的幸福,不仅源于节日的喜庆,更是来自于土地流转的好政策。

  “自从成立合作社搞土地规模经营后,现在种地轻松多了,就等年底坐在炕头数票票了……”说起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事儿来,现年68岁的杨满栋老人幸福得就像个孩童,言语滔滔不绝。在鄂尔多斯大地,像他一样受益的农牧民比比皆是。

  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村民周雄算起自己的“幸福账”:“过去,我一年跑大车,吃不上睡不好,一年下来也就落个四五万。去年,不算国家项目补贴,光土地入股我就拿到了14万元分红,还能通过做工挣份钱,老父亲老母亲也由农民变成了股民,坐在家里当起了‘收银员’”。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西不拉村羊羔壕社的村民,结结实实地奔向小康生活。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内蒙古·综合
   第03版:内蒙古·首府
   第04版:新春走基层
   第05版:新春走基层
   第06版:内蒙古·足球
   第07版:要闻
   第08版:健康
   第09版:中国·综合
   第10版:世界·综合
   第11版:中国·关注
   第12版:文化看点
   第13版:公益广告
   第14版:声音
   第15版:娱乐汇
   第16版:劲爆体坛
一座续写温暖的城市
初心不改 关键时刻担当
为国家尽了大忠 为民族尽了大孝——魏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