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无声广场舞”的文明柔韧性

  在重庆江北观音桥商圈的广场上,一群大妈每天开展广场舞活动,但这里的广场舞却是“静悄悄”的。原来,她们身上都挂着一个接收器,音乐直接传到耳机里。3年多来,这群大妈一直通过这种方式跳广场舞,在观音桥商圈形成了特殊而亮丽的风景线。

  “无声广场舞”既满足了大妈们开展活动的需求,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环境的干扰,难怪周围的年轻人都竖起大拇指。

  中老年人因为跳广场舞与周边居民特别是年轻人发生冲突,几乎成了一个观察社会矛盾的通用切入口。为什么老年人常常动辄得咎,而年轻人的行为仿佛天然正义呢?这是因为,社会对老龄化的趋势依然“慢半拍”,公共设施和服务是优先为年轻人设计的。

  很多人痛恨“为老不尊”,确实有不少老年人的行为,对不起自己的身份。然而,同样有一些“为老不尊”,源于老年人对处境的无奈与不满。而且,老人与年轻人的冲突,本质上是资源分配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有效的技术和方法解决,没必要上纲上线,把矛盾归结于两代人的积怨。

  戴着无线耳机跳广场舞,说实在的,感觉未必有使用大喇嘛、把音量调到最大来得爽。不过,大妈们愿意牺牲体验,来换取社会的理解与接纳。通过这种将心比心的信任和宽容,实现了有效的资源协调和分配。相反,如果一点便宜都不肯放,一点麻烦都不愿意承担,就成了人们眼中的“倚老卖老”。社会对老人的善意,来源于老人的谦卑与节制。

  在广场舞大妈眼中,这些无线耳麦的价格“还是比较贵的”,由观音桥商圈为她们配备。拿着所谓的原则和规定,不依不饶驱逐中老年人,效果适得其反。主动为中老年人跳广场舞创造条件,同时想方设法削弱对环境的影响,不失为明智的管理思路。

  在这群广场舞大妈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包容与谅解。“无声广场舞”的治理思路还给我们可贵的启示:只有管理者提供更多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刻板地遵循教条,才能创造美好的代际关系。

  (据《燕赵都市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内蒙古·综合
   第03版:首府/市井
   第04版:特别报道
   第05版:新报热线
   第06版:内蒙古·法治
   第07版:要闻
   第08版:健康
   第09版:中国·综合
   第10版:世界·综合
   第11版:中国·关注
   第12版:读书
   第13版:科学发现
   第14版:声音/广告
   第15版:娱乐汇
   第16版:劲爆体坛
暖心感谢信
25分贝
“无声广场舞”的文明柔韧性
分类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