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扶贫妈妈”李珺

  文/《内蒙古日报》记者  胡日查  实习生  陈殿武

  “爱自己的孩子是本性,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在兴安盟突泉县突泉镇双山村乡亲们的心目中,曾经驻村帮扶的第一书记李珺就是这样一个人。她在帮扶这个村期间,对父亲离世、母亲患有精神疾病的一对无依无靠的姐弟,给予了超越血缘关系的母爱,大家亲切地称她为“扶贫妈妈”。

  2014年初,李珺从突泉县政府机关下派到双山村任第一书记和关工委主任。当她走进包联帮扶对象家中时,看到的情景让她震惊:在一个破落不堪的房子内,70多岁的老汉愁眉苦脸,围着露着棉絮的破被蜷缩在炕头,炕头下是50岁左右,目光呆滞、毫无表情,患有精神病的妇人傻傻地痴笑;而他们的儿子见到陌生人来了,从窗户跳出去爬到院子里的大树上,十几岁的小姑娘,手里拿着缺条腿的眼镜摇来摇去。

  这是一对同母异父的姐弟,姐姐叫刘婷婷,弟弟叫王辅政,都瘦得像麻杆似的。“看到这种情景,我感觉他们家的问题不是靠几袋米、几个钱能救得了的,它需要精神的给养,首先要给两个孩子以希望和力量。”李珺说,她在3月1日开学前,把婷婷接到自己家,领着买了新衣服,配上眼镜,铺上新的床单和被褥。

  王辅政7岁时父亲去世。家庭的冷落,外人的白眼,自卑的心理让他患上了严重的自闭症。李珺为了改变他,买来各种玩具,假装不会用,求他组装和演示,这让沉默的王辅政热情高涨起来。她还利用周末让姐姐回去看弟弟,讲学校里有趣的事儿,激励王辅政上学的积极性。

  当王辅政说想在城里念书的姐姐时,李珺便把他带回自己家,给换上新买的衣服,还带到饭店吃了锅包肉和烧鸡,并告诉他如果能留在她家,也给他和姐姐一样的住处和条件。

  “当时,小辅政说,我要回去,家里没米了。”李珺说,当孩子说出第一句完整的话,仿佛让她看见了开启的门缝,她答应他第二天就送他回双山村。

  “当晚,姐弟俩和我唠到深夜。看着高兴的姐姐和她的布娃娃、新书包和作业本,王辅政流露出新鲜感和强烈的渴求。”李珺看到他心动了便趁热打铁,第二天给他买了手机,又带着米面、蔬菜和水果赶到王辅政家。渐渐地他的心结打开了,也有了和姐姐一起到学校读书的想法。但附加了一个额外的条件,一定要让李珺的爱人教他。

  “如果答应他,意味着我丈夫就得从县里最好的中学调到双山村小学。”李珺说,当时她也感到很意外,没想到的是征求丈夫意见时竟然同意了!

  几年下来,从针头线脑、柴米油盐、饮食起居,到穿着打扮、吃喝拉撒、一言一行,李珺对姐弟俩倾注了全部的关爱,用一颗爱心改变了两个孩子的命运。

  如今,李珺被提拔到镇里当副书记,回县城工作了,丈夫仍然留在乡村小学,养育着婷婷姐弟俩。女儿上大学后,一度因母亲对她过问少而失落过,后来理解了妈妈平凡中的伟大,也经常给姐弟俩打电话、询问学习、热情鼓励,相处得像亲人一样。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内蒙古·综合
   第03版:内蒙古·首府
   第04版:新报调查
   第05版:新报热线
   第06版:特别报道
   第07版:奋斗新时代
   第08版:健康
   第09版:中国·综合
   第10版:世界·综合
   第11版:中国·故事
   第12版:读书
   第13版:公益广告
   第14版:声音/广告
   第15版:娱乐汇
   第16版:劲爆体坛
“扶贫妈妈”李珺
张二玲:42年坚守的是什么?
7次被捕的工农运动英雄乔国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