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疑似西汉大型粮仓建筑基址现身

  西汉中晚期疑似大型粮仓周围都是农田
  发掘出的瓦片
  测量瓦片厚度
  在挖掘现场讨论下一步工作
  将筛选出的植物种食阴干处理
  发现凤鸟纹瓦当
  拼出完整的一片瓦片很高兴
  很多瓦片埋藏在土层中
  文·摄影/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  马丽侠  牛天甲

  近日,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山大学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沙梁子村西北部发掘一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根据出土的砖瓦材料及夯台建筑的形制推测,基址可能是一座西汉时期的大型仓储建筑,距今约2000年。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汉代单体夯土高台建筑。

  11月10日,记者来到发掘现场。考古领队刘扬和执行领队金志伟给记者讲述了发掘过程和该发现的重大意义。“仓储建筑基址位于沙梁子古城的中部,为夯土台基建筑,台基呈东西向,东西长约170米,南北宽约21米,夯土深度不等,从现存建筑的夯面向下深0.5~2.1米。夯土台周围发现屋檐流水的痕迹及大量陶瓦等建筑材料。”刘扬告诉记者,该建筑形制与一般建筑相比,其独特之处在于,夯台上均匀分布着16道南北向的沟槽,每道沟槽形制规整。建筑内使用面积近1800平方米,是一座面阔16间、进深2间的长条形建筑。考古人员推测,每间房屋内的沟槽可能是用于通风防潮的。刘扬介绍,在对台土建筑基址进行解剖时,在夯土台基下发现有储存粮食的窖穴,里面出土了数量较多的黍子颗粒。另外,遗址中发现一件陶盆,底部带有“萬石”戳印。考古人员认为,“萬石”应为祝福用语,寓意谷物很多。这些信息暗示,该建筑极有可能是一座大型粮仓。

  刘扬表示,有关这座古城及仓储建筑的文献很少。但可以肯定的是,沙梁子古城为西汉云中郡下辖的一个县城。此城处于云中郡治托克托古城之北,更靠近长城。边城最主要的功能是防御北方民族南下,为长城防务提供粮草及武器补给。在以往发现的和林格尔汉墓壁画中,除了官署之外,几乎每一座边城都把粮仓放在重要位置。但是,壁画都是写意性质的,边城中的仓储具体是什么样子的建筑,以前从来没有发现过。此次发掘,第一次揭示出边城仓储建筑的形制,为研究边城仓储建筑提供了形象资料,也为研究边城的布局及内涵提供了全新资料。

  遗址还发掘出土了大量的板瓦、筒瓦及瓦当,还有少量几何纹方砖。金志伟说,遗址中出土的瓦当有云纹和凤纹两种,凤纹瓦当动感十足,刻画十分传神。瓦件的尺寸也比较大,表明建筑的体量不小,规格很高。从出土器物看,该建筑使用时间为西汉中期偏早到西汉晚期阶段,最后毁于一场大火。

  刘杨告诉记者,在发掘过程中,考古队除了利用传统的考古方法,还大量引入科技考古手段,比如对出土种子进行浮选,对柱洞木材进行树种鉴定等,争取获得更多的信息。目前,考古工作还在进行当中,大量的考古信息还有待进一步发掘揭示。

  沙梁子古城位于呼和浩特市西南部,该城自20世纪调查发现后,一直未做正式的考古发掘。2017年,为配合呼和浩特市新机场快速路及城区三环路的基础设施建设,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山大学联合考古队对城址进行了全面勘探,并对道路所经地段进行了局部发掘。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内蒙古·综合
   第03版:内蒙古·首府
   第04版:特别关注
   第05版:内蒙古·摄影
   第06版:特别策划
   第07版:要闻
   第08版:广告
   第10版:中国·综合
   第11版:中国·关注
   第12版:钩沉
   第13版:科学发现
   第14版:声音
   第15版:娱乐汇
   第16版:广告
疑似西汉大型粮仓建筑基址现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