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贾方舟:坚守在美术批评的前沿

  文/李  悦  王新民

  1940年,正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百团大战的胜利让后方从沉闷的气氛中释放出来。这一年在山西省壶关县,贾方舟出生了。他的家境贫寒,为了生活,1950年全家离开几代人耕耘的土地,来到包头。他父亲先是游村串户卖杂货,公私合营后,到百货门市部上了班。父亲很重视教育,在贾方舟上小学前,就开始让他临帖写大仿。上了小学他写的毛笔字,经常被挂起来展览,上初中时,因喜欢画画还参加了学校的美术组,那个时候班里的墙报都由他来画。

  1961年,贾方舟考入内蒙古师范大学艺术系。他在艺术系里学习速写、素描,还有版画、国画、油画。除了绘画他更喜欢读书,不少中外文学和哲学名著都是他涉猎的范围,像车尔尼雪夫斯基、黑格尔的著作。读书总是能引人思考,随后他就想写东西,养成了一个爱独立思考和写作的习惯。

  1963年,在毕业前夕,贾方舟在《美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篇短文,写的是对一副著名画家的作品提出了不同意见。这在学院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在校学生能在全国最权威的刊物上发表文章,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这使他有了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信心。

  1964年贾方舟大学毕业,当时全国有个统一规定:先不分配工作全部下乡劳动。他被分配在巴盟五原县,十个人一组到农村一个生产队,每天跟农民一块参加劳动。他为了不荒废美术,经常画些速写和写生画,积累了许多素材。他还经常看一些美术评论和美学方面的书,认真写了读书笔记。

  1972年机会来了,当时为了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三十周年,搞全国美展。各地的文化局都组织创作活动,在包头市展览馆工作的贾方舟也被组织去搞创作,他的画连续参加了73年、74年、75年的全国美展。

  八十年代,中国美术界迎来了思想活跃的热潮,1982年画家吴冠中写了一篇文章,强调了美术作品形式的重要性,批评了内容决定形式的观点。这文章如同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掀起了轩然大波。很多美术评论家,纷纷发表反驳文章。这时贾方舟从自身实践出发,写了支持吴冠中的文章:《试谈造型艺术的美学内容——关于形式的对话》发表在1982年的《美术》杂志上,强调了形式在美术作品中的重要性。他的文章在美术界引起普遍关注。随后他又接连写了两篇文章支持吴冠中,正是这几篇评论文章奠定了贾方舟在美术评论界的地位。全国美术理论讨论会邀请贾方舟参加,用贾方舟的话说:从这时起,他正式登堂入室,进入美术评论界。

  这之后,贾方舟前去拜访了吴冠中先生,吴冠中在家里和他聊了一个多小时。后来他和吴老师不断有通信往来,二人成了莫逆之交,最终贾方舟完成了《此岸·彼岸——吴冠中研究》的理论专著。

  自从写了支持吴冠中的评论文章后,贾方舟开始更多将注意力转移到美术评论,1988年的一天贾方舟收到一封信,是中央美院著名美术家徐冰写的,请贾方舟写一篇评论其画作的文章,徐冰认为:“中央美院有很多批评家,他们对我太了解了,太熟悉了,对我影响特别大。我想找一个你这样一面之交的评论家,就是你不了解我人,也不知道我想什么,但是你了解我的作品,所以我就想听听你对我的作品,能说些什么。”这是画家的期待,贾方舟觉得这个期待是非常对的,因为画家总是想从评论文章读出意义。画家没有那么想 你说出来了,他一听对,就等于补充了他的作品,所以这种批评是有意义的,无论对艺术家本人,或者是对于欣赏者都会有价值。为此,贾方舟认真给徐冰写了一篇评论文章,文章发表后,徐冰很满意,在美术界也引起了较大影响。随后,有许多美术家都找贾方舟给自己的画写评论,贾方舟的名气越来越大了。从此,他开始从美术创作彻底转向美术评论。

  八十年代贾方舟进入美术评论的高峰期,许多文章都发表在国内的重要刊物上。1984年《艺术的商品化和商品的艺术化》发表在当时很有影响力的大型刊物《当代艺术思潮》上,他在文章中强调指出:“作为批评家来判断作品,从来不会根据他卖了多少钱,由于艺术的价值和它的价值是不成比例的。一些艺术家可能作品非常好,但是他没有被认可,在商业上没被认可。它那个价格也不能等同于它的价值,它的价值要远远比那个价格更高,所以,我们判断作品的时候,不会依据它的商业价格判断。”1986年,贾方舟在《美术》杂志上发表文章《批评本体意识的觉醒——美术批评20年回顾》。1987年,贾方舟又在《中国美术报》47期上发表了《回到艺术本体上来》。

  1988年,贾方舟被选为内蒙古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随后他在《美术》杂志上发表了《面对世界的水墨画》。

  1989年贾方舟跟随中国美协评论家访日代表团,访问日本半个多月,回国后他写了《中国画与日本画比较研究》;1990年他在《美术史论》杂志的第二期,发表了《林风眠早期艺术思想研究》;1992年他在日本的《三彩》杂志上发表了《中国画与日本画比较研究》;1993年他参与策划了“美术批评家1993年度提名展”,并主持了研讨会;1994年工人出版社出版了贾方舟美术评论集《走向现代新时期美术论集》。

  贾方舟通过对美术理论的研究和写作的长期实践,形成了他个人的艺术评论的特点,那就是:由画切入,据画论画。正如他自己曾经总结的:“我的特点其实愿意和艺术作品直接打交道。因为你能够直接从作品中看出问题来,所以后来写东西我都不跟画家讨论,也不采访,我不喜欢采访,不喜欢听画家怎么说。我要给你写评论,是写画的评论,所以我就根据你的画来写。”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贾方舟的美学思想更为成熟,他研究的课题直指艺术的本质。他认为艺术劳动主要来自内心的情感激发,艺术家内心有了表达的愿望,才能画出优秀作品。

  已经成为著名美术评论家的贾方舟,并不满足已取得成绩,1995年,贾方舟决定到中国美术最活跃的城市北京闯一闯。来到北京,住在低价出租屋。开始了“北漂”生活,这一年他五十五岁。

  二十多年的评论生涯,使贾方舟认识到批评家策划展览是比单纯的文本批评更为有力的一种批评,一个好的展览要比发表一篇文章能对受众产生更大的效应和影响力。

  贾方舟漂到北京的当年就筹划了“中华女画家邀请展”,在中国美术馆成功展出。2002年,贾方舟担任“新学院女性艺术展”艺术主持。2008年他策划了“吴冠中新作展”。2012年他策划“时尚之巅:当代女性艺术邀请展”和“原生艺术展”。2015年贾方舟策划了“中国当代艺术30年回望”艺术家与批评家茶会。

  在策划了国内外一系列大型展览的同时,贾方舟并没有忘记美术批评队伍的建设。2005年他组建“中国美术批评家网”并任主编。2009年人民美术出版社为他出版文集《中国现代美术理论批评文丛·贾方舟卷》。2015年他主编的《中国行为艺术》一书出版。

  贾方舟是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文化部当代艺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并担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吴冠中研究中心研究员,还任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荣誉主席。如今,他已经八十一岁了,仍然在策划美展和撰写评论文章,坚守在我国美术批评的前沿。

  (内蒙古老作家、艺术家口述史记录工程)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内蒙古·综合
   第03版:内蒙古·首府
   第04版:特别策划
   第05版:公益广告
   第06版:新报调查
   第07版:要闻
   第08版:健康
   第09版:中国·综合
   第10版:世界·关注
   第11版:中国·关注
   第12版:文化看点
   第13版:汇生活
   第14版:声音
   第15版:娱乐汇
   第16版:劲爆体坛
贾方舟:坚守在美术批评的前沿
《嵩岳寺塔》 揭开尘封 1500年的 建塔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