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爸”气十足的嫁妆,为女儿撑腰!

  “齐侯宝盂”铜鉴   年代:春秋   尺寸:高43.5、口径75、最大腹径207(单位:厘米)重75公斤   收藏单位:洛阳博物馆
  铜鉴的腹内壁口沿处刻有5行26字铭文
  爸爸的爱是含蓄、内敛的,他们会把牵挂与思念藏进礼物里。爸爸的爱是霸气、直接的,他们会用高调的嫁妆为你撑腰。今天带你认识霸(爸)气十足的“齐侯宝盂”铜鉴。

  春秋时期,诸侯国的齐侯即将把女儿仲姜嫁到周王室,一件“有面儿”的嫁妆必须安排上!

  “鉴,大盆也。”“齐侯宝盂”铜鉴,体形可不小!它重达75公斤,与成年男子体重相近。口径75厘米、高43.5厘米,与普通浴缸大小相近。

  青铜器庄严、肃穆,但这件“齐侯宝盂”铜鉴温情、感人,背后满满都是齐侯对女儿仲姜的拳拳爱女之心。在铜鉴的腹内壁口沿处刻有5行26字铭文:“齐侯作朕子仲姜宝盂,其眉寿万年,永保其身,子子孙孙永保用之。”

  细读全篇铭文:

  朕,通“媵”(yìng),有陪嫁之意,齐侯为女儿仲姜陪嫁了这件铜盂,希望这件重器能安保其身,子子孙孙长享用之。

  春秋时期,周王室已经渐渐名存实亡,无法有效控制封地诸侯。为维护政治统治地位,周王室利用宗法婚姻制度,与同姓或异姓诸侯之间皆建立血缘亲戚关系,而齐国也借助联姻提升自身政治地位,率先提出“尊王攘夷”,以此称霸。“齐侯宝盂”铜鉴出土于东周王城洛阳,齐侯之女仲姜应是嫁给了当时的周灵王。

  出嫁那一天,仲姜告别父母,离开家乡,千里迢迢远嫁他乡。因此,齐侯造出这么大一件嫁妆,寄托了满满的牵挂与思念,也是想给自己的女儿撑腰,告知周王室:必须善待仲姜,否则便是与齐国为敌。霸气十足,也“爸”气十足!

  “齐侯宝盂”铜鉴是春秋时期周王与齐国的通婚凭证,对于研究周王室和齐国的联姻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这件霸气十足的“齐侯宝盂”铜鉴其实有点“反差萌”。大盆口有四只相互对称的衔环兽耳,便于搬动,身穿鳞甲、下有四足、高昂着头、竖着耳朵、张着巨口,形状疑似为龙。“大肚”布满了两组对称的环带纹,上下间填眉形和口形纹样,中间有两条并列的弦纹,细节处处尽显霸气。但是腹内刻的5行26字铭文却字体清秀、排列整齐、笔道纤细均匀、落笔处有意弯曲,为成熟型的“玉箸体”(注释:玉箸体是一种特定的篆书风格,其名称来源于其笔画的特点,即笔画圆润如玉制的筷子“玉箸”。)是我国春秋时期难得的书法佳品。

  那么,如此“反差萌”的铜鉴用于何处呢?古时,铜鉴主要有三种用途:

  1.往里注水,可以照容,也就是镜子。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2.容水量较大的鉴,可以沐浴,类似“浴缸”。

  3.作为“冰箱”,用于冰镇食物或酒浆。

  西周时期、春秋时期,用嫁妆来表达父爱的古代“爸爸团”们不止齐侯一位。“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曾为爱女定制嫁妆——晋公盘,盘中小动物仿佛被赋予“生命”,定格了晋文公陪伴爱女在池塘边嬉戏的童年美好瞬间。西周的贾国国君贾伯打造了两只贾伯壶送给女儿作为嫁妆。壶盖外侧的8行33字铭文,将父亲对女儿远嫁的依依不舍之情展现在我们眼前。女儿们带着丰厚的嫁妆,踏上远嫁他乡之路。这些嫁妆陪着她们度过了婚后的漫长时光。如今虽已物是人非,但跨越千年,依然能感受到深沉的父爱。  (据央视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发布
   第03版:城事
   第04版:策划
   第05版:天下
   第06版:钩沉
   第07版:健康/广告
   第08版:体坛
“爸”气十足的嫁妆,为女儿撑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