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5日


科右前旗中胜村:遇到旱天没水喝

《北方新报》(2017年1月5日) 05版
  村民自己挖掘的旱井
  干旱导致玉米产量下降
  老式压井已经不出水了

  文·摄影/本报记者 樊文礼

  兴安盟科右前旗巴拉格歹乡中胜村辖4个自然屯,共450户,总人口1575人。其中,贫困户243户,贫困人口664人,占总人口的42%。2016年12月上旬,蒙牛爱心井活动组委会工作人员在共青团科右前旗委员会负责人的陪同下来到中胜村,对村民们的饮用水情况进行了调查走访。

  “今年年景不好,大旱,好多人为了生计都出去打工了。”中胜村村主任白洪喜向记者介绍道。在入户走访时,记者查看了几户村民家收回来的玉米,发现玉米棒很小,而且颗粒也不饱满。白洪喜说:“最近玉米价格波动大,这种品质的玉米根本没人买,只能留下当饲料了。”

  大旱还给村民们带来用水难的问题。受天旱影响,村里的地下水位较往年下降严重,部分村民家使用的旱井出现了断水现象。共青团科右前旗委员会书记王志彪对记者说:“除此之外,由于中胜村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一条几米宽的山洪沟从村子中间穿过,导致村里一直无法实施自来水工程。到了夏季遇到下大雨,山洪会从这条沟咆哮而下,村民们的生产生活受到了较大影响。有人也提出建条大坝,把山洪截住。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解决村民们的用水问题,还能用水浇地。然而经过水利专家实地考察,发现这一方案一旦实施,不但截不住洪水,还有可能给村里带来危险。”王志彪说,综合多方面的情况来看,给使用旱井的村民们每户添一眼小型机井是比较可行的方案。

  记者在中胜村三社的一户村民家看到,院子里有一眼老式压井,但是周围没有用水的痕迹。走进屋里,一名中年男子站到了白洪喜的身旁。“他是个光棍,有一个哥哥不在身边,他一个人生活。”白洪喜说。“你家用的水都是从哪儿挑的?”记者问这名男子。“他家的水都是从邻居家挑过来的。”白洪喜见这名男子不好意思回答,替他回答。“像他这样的光棍,在我们村就有40多个,都是因为穷,娶不上媳妇。我们村相对比较偏僻,村民们用水困难,靠天吃饭,羊也养不好。”白洪喜说。

  记者了解到,中胜村也有灌溉井房,但是不少井年久失修,取不出水了。村民们种的地,坡耕地面积达到全部耕种面积的一半以上,年产量普遍较低,造成了村民们的贫困。在村民王福荣家,记者看到他家正在使用一眼旱井。“这眼井能保证你们家的用水吗?”记者问道。王福荣说:“冬天勉强够用,我们家俩孩子都在外地上学,平时就我们两口子。但是夏天一下雨,井里的水就比较浑,得放在缸里沉淀一天才能用。”记者了解到,像王福荣家这样使用旱井的村民不在少数。

  当得知来的人是蒙牛爱心井活动组委会的工作人员,王福荣高兴地说:“我们村太需要蒙牛爱心井了,我们个人没有能力来解决这个问题,你们要是真的能给我们解决了问题,我就杀只大鹅招待你们。”

  北方新报社副总经理周长翔表示:“《北方新报》与蒙牛集团携手推出的蒙牛爱心井大型民生工程一直致力于帮助缺水的农村牧区群众摆脱饮水困难。此次,蒙牛爱心井活动组委会工作人员到中胜村实地调研村民们的饮用水情况,会严格按照蒙牛爱心井民生工程的实施标准来考察审核。在将全部考察情况汇总后,我们将全力帮助村民们解决安全饮水的难题,因地制宜为村民们入户打井,保障村民们喝上清澈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