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6日


宁澈无染的歌

《北方新报》(2017年1月6日) 04版
  阿木尔其其格和父母在一起
  放牧中的乌云朝克

     文/乐 耕

     开栏的话

    总有一种力量让你感动,总有一种情感让你动容。2017年伊始,本报推出《内蒙古·故事》,以新闻纪实的文体,讲述你身边的故事。即日起,我们将派出记者奔赴机关单位、大街小巷、社区和工地,探访各行各业、社会生活百态,挖掘普通百姓背后的故事。

    ◎五彩传说的故事{1}

      2006年12月,12岁的布里亚特蒙古族男孩乌云朝克接到学校老师的通知,让他去海拉尔参加一场特别的音乐考试。这场考试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别具一格的选拔标准:无须识乐谱,只需会用母语唱歌。

  12月的海拉尔,正是呼伦贝尔最冷的时节。当乌云朝克从寒风呼啸的室外走进考场时,教室里已经挤满了前来应试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送孩子来考试的家长,顾不上坐,站直了身引颈向前瞅;一群和乌云朝克一般大的孩子坐成一列,或扭捏不安或神情自在,等待着自己的出场。终于轮到乌云朝克上场,他站在一排评委叔叔阿姨面前,紧张得话也说不利落,但当他用自己的母语唱起一首布里亚特民谣时,一亮嗓,就进入了一种全然放松的状态——因为这首歌,他已经从奶奶嘴里听了太多太多遍。

  最终,乌云朝克和其他36名孩子从300多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他们的年龄从6岁到13岁不等,来自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3个人口较少的民族和布里亚特、巴尔虎两个蒙古族部落。从这一天起,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五彩呼伦贝尔儿童合唱团。

  团长王纪言这样为合唱团定位:“五彩”代表着呼伦贝尔草原和山林中5个人口较少的民族和部落,“传说”则内含着历史的延续和文化的传承,“嘉年华”用音乐、舞蹈、游戏、服饰、祈福、赞颂和多媒体形式描绘久违的草原文化生态,通过孩子们稚嫩的歌喉和质朴的表演构成舞台上难得一见的天然气象。

  呼伦贝尔大草原,对王纪言来说,那是一片父亲的草原。作为汉族人,他只是因为父亲的工作变迁与那片土地发生了关系,50年过去了,让他对这片土地魂萦梦绕的心结在哪里?是“草原上的小伙伴”。

  王纪言在文章中这样描绘他心中“最早的儿童”:

  我又找到了他们——

  草原“最早的”儿童,

  一切都没有变样,

  还是那么的鲜活和稀有,

  紧紧吸引着远方游子的目光。

  来自5个不同民族或部落的孩子,母语各不相同,但经过短暂培训,孩子们就已经能彼此间用对方的母语交流了,这种超强的接受能力令语言培训老师也万分惊讶。

  在合唱团的训练中,发生了这样一个小插曲:合唱团的蒙古国老师给孩子们教唱了一首描写大兴安岭鸟鸣的歌曲《百鸟会》,这是一首七声部的无伴奏合唱歌曲,谱子特别复杂。但老师才教唱了两遍就因急事匆忙回国了,而歌谱也不慎丢失,大家没法再学,感到非常可惜。这时候,来自巴尔虎蒙古族部落12岁的阿木尔其其格站了出来,她说自己已经会唱,每个声部都分别会唱,于是,老师拿出纸笔,按照她的演唱记录下了乐谱。

  等那位蒙古国老师回来之后,大家把这份抄本与原稿一比较,居然一字不差,一音不差。阿木尔其其格背唱出了整首歌曲,不只是这首歌的旋律,而是七声部中每一个声部的唱法。更令人惊讶的是,在此之前,阿木尔其其格没有接受过任何音乐训练,也不认识乐谱,更没有见过钢琴。当老师问起阿木尔其其格是怎样记住的,阿木尔其其格说自己也不知道。

  这样惊人的音乐天赋或许只能从血脉中寻找。

  香港剧作家何冀平曾经走访了阿木尔其其格家的蒙古包,以“宁澈无染的歌”为题,写下一篇不到500字的短文。在王纪言看来,这一篇短文“完全应该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

  走进她家的蒙古包,几乎什么也没有,两张对放的简易木床,斑驳掉漆,床腿已经弯曲,这就是全部的家具。父亲很少见到外人,尴尬地站着,手足无措,黑紫色的脸庞,有着烈日和风沙留下的刻痕。母亲身上沾满草籽,粗糙的手和脸,忙着把新宰的羊肉、奶茶、奶干放上小桌。狂风卷着尘沙,从敞开的蒙古包顶直灌下来。

  百灵鸟般的小姑娘就在这里长成?

  旗长鼓动他们唱歌,他们大方地随口唱来,父亲呆滞的眼神活泛起来,母亲清秀的长眉挑动起来。歌声饱满、深情、沧桑、丰沛,纯正得像刚挤出来的羊奶,四面透风的帐篷,骤然涨满春色。

  小姑娘就这样长成。

  孩子们都是这样长成。8岁已经能驯服野马;亲眼看见亲人死在风雪中;父母远去放牧,只能与老祖母相依为命。他们也有童年,不同一般的童年,没有游戏机、麦当劳,没有呵护和娇宠,只有父母的歌,伴他们长大。

  为什么这歌声宁澈无染?他们不是在表演,这也不是一台晚会,他们展示的是父母、祖父母、祖辈的传承,稚嫩的歌喉,述说着生命。

  在夸张、浮躁、过于喧哗的舞台上,这是一份久违了的天然。

  2006年初冬,呼伦贝尔下起了第一场雪。雪花簌簌间,“五彩传说”工程悄然启动。王纪言写道——

  童年的歌谣又随山林沙沙作响,

  越远离喧嚣的世界,

  草种的发芽,大地的清吟,

  才会释放温馨质朴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