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0日


云万虎:无私无畏支持八路军

《北方新报》(2017年1月10日) 15版

  ◎呼和浩特革命人物{52}

  云万虎,曾用名云正旭,蒙古族,1911年出生,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察素齐镇把什村人。

  云万虎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年幼时读过几年私塾,最爱看武侠小说,受其影响,从小养成了惩恶扬善的品德。年轻时参加了农民协会,在本村地下党贾力更领导下,参加了革命。1934年春天,德穆楚克栋鲁普亲王(德王)在百灵庙组建保安队,云继先、朱实夫在保安队供职,土默特蒙古族青年纷纷报名参加,云万虎也去当了兵。1936年2月21日深夜,云继先、朱实夫、云尉等人发动百灵庙暴动,云万虎和暴动官兵一起打开武器库,搬出大量武器弹药。暴动队伍后来被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傅作义改编,云万虎不满国民党欺压蒙古族的反动政策,带上同村老乡丁四娃逃离了部队,在大青山二架子以打猎为生。国民党找不到云万虎,将其哥哥云万红逮捕入狱,云万红在狱中染上伤寒病,不久回到家中病故。国难家仇,云万虎更加坚定了革命志向。

  1937年“七七事变”后,贾力更从蒙古回国,在包头、归绥(今呼和浩特)一带从事地下抗日斗争。云万虎与贾力更联系上后,经常在村前街以讲故事为名进行抗日宣传活动。冬天,贾力更介绍云万虎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云万虎的家就成了地下党的联络点,他成了交通员,以小商贩的身份从事通信联络工作。1938年秋天,八路军来到大青山开辟抗日根据地,云万虎经常为八路军收集情报。他打入伪保甲团,来往于敌伪军警驻地,了解敌人动向,有时推着独轮车,一边走村串乡卖粽子,一边收集敌人情报,。

  1939年秋天,土默特旗工委要选派进步青年到延安学习,云万虎的家成了进步青年的转运站。他把四乡八村的青年领到自己家里集合,有时亲自护送他们过黄河去延安,有时把他们护送到大青山八路军驻地,再由八路军护送他们去延安。云万虎多次到厚和市(今呼和浩特市,日伪时期的称谓),通过关系给青年们开出良民证,帮助他们顺利通过日伪军的关卡。他筹集经费,交给一些贫困青年,让他们在路上有吃有喝。经云万虎动员,把什村有9位青年前往延安学习。冬天,云万虎到大青山开会后返回把什村,在万家沟路口突然与国民党自卫军暗探杨树林相遇。杨树林拔出盒子枪对准云万虎,要押解他到自卫军。云万虎发现杨树林的枪机没有扳起,立即冲上去狠狠扇了杨树林一个耳光,一脚把他踹到山沟里,安全脱险。几天后,自卫军龙正子带人来到把什村,正和云万虎闲聊,杨树林突然闯进来,拔出枪对准云万虎大喊大叫。龙正子问:“怎么回事?”杨树林说:“他是共产党。”接着讲了被云万虎踹下山沟几乎摔死的事情。龙正子怒吼:“把枪放下!不管他是什么党,你敢动他一根毫毛,我就要了你的命!”原来,云万虎和丁四娃当年打猎时,曾救过龙正子的命。龙正子知恩图报,让云万虎再次脱险。

  1940年,贾力更筹建蒙古抗日游击队缺人缺枪,云万虎四处奔走,动员把什村和周围几个村有枪支的人家,借给或卖给游击队。周村的两家地主有十几杆枪,既不交也不卖,反而扬言:“我的枪就不给游击队,有本事你们来拿!”云万虎报告贾力更后带着几个人,深夜来到两个地主家,收缴了他们的枪支。在贾力更和云万虎等人的努力下,一支农村抗日武装建立起来。

  1941年,日军对大青山大扫荡,八路军缺衣少食。云万虎主动请缨,他来到察素齐镇,了解了伪军的守卫情况,说服各家商号准备好八路军需要的货物,通知大青山八路军二支队,化装成老百姓,携带上武器,深夜来到察素齐镇武装采购,十几辆大车满载货物,连夜拉回万家沟根据地。秋天,八路军从包头秘密购买了5000多发子弹、几匹白布和染布的颜料,存放在包头城东阿都赖村,一时难以运回。云万虎听说后,立刻和一位八路军干部赶着马车去了包头,把在包头上学的儿子云瑞叫上,买了一口棺材放在车上,把“货物”放在棺材底部。来到萨拉齐关卡,云万虎在脸上抹了一把灰土,躺进棺材,八路军干部赶着车,云瑞披麻戴孝坐在车上,成功闯过了萨拉齐关卡。冬天,地下党勇夫听说土默特旗矿巡队头目靳国柱打算卖一挺机关枪,立即告诉了云万虎。云万虎穿着长头教的衣服找到靳国柱,谈好了价钱和交货地点,不料走漏了消息,云万虎在返回途中被自卫军李海龙抓获。敌人审问了他两天两夜,云万虎始终咬定自己是长头教的教徒出来传教,敌人无奈,只能将他释放。

  1945年,日军投降后,云万虎组建了察素齐蒙古游击队,担负起保卫察素齐人民政府和支援前线的任务。1946年冬天,云万虎在骑兵16师(前身是骑兵独立旅)二团担任连长、副团长,参加了围场、独石口、平定保等多次战斗。1947年9月,云万虎率领骑兵16师二团配合兄弟部队在察哈尔地区作战时被俘,敌人对他使用了各种酷刑,他始终坚贞不屈。1948年,云万虎重见光明。

  1956年,云万虎担任内蒙古商业厅服务公司副总经理,1966年后,回到把什村务农。1983年,云万虎因病去世,终年72岁。

  (呼和浩特市委党校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