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民生 代表委员共谋百姓福祉 |
文/本报记者 郑慧英 刘晓君 刘 睿 王树天
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认真履职,为自治区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许多意见、建议,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增加无碘盐的销售点
“近些年,随着老百姓饮食习惯、结构的变化以及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无碘盐的购买需求量越来越大。尤其是患有甲亢、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群体,以及认为自己平日营养摄入足够的人群,对无碘盐的需求日益增加。是吃加碘盐,还是吃无碘盐,这一选择权应当还给消费者。”人大代表、内蒙古可食可健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荣华说。
刘荣华在自己的调研笔记中写道:目前就呼和浩特市地区来看,无碘盐的供应点、供货量非常少,市场上供应的基本都是加碘盐,只有医院、药房和极少数超市有无碘盐销售,且经常被一抢而空,长期处于断货状态。刘荣华建议,加大无碘盐的供应量,增加和优化供应点和供应结构。要逐步使商店和超市等一线供应点率先做到“无碘盐全覆盖”,保证有食盐的地方就有无碘盐,方便居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购买;政府要尽快加强对甲状腺疾病与食盐补碘关联性的调研,使理论有依据,保证全面普及无碘盐工作的推进;卫生部门则要承担起普及碘知识的职责,引导居民科学补碘、合理补碘,避免补碘过量;要推广简单便捷的含碘量测试方法,让市民及时了解自身情况并自主调节碘的摄入量。
让校车真正发挥出功效
2015年,首府有了正规校车,这让学校和家长们激动不已。可是这些正规校车运行半年后,由于数量少、费用高、使用率低等原因,导致校车的使用停留在有名无实的尴尬地位。如何让校车真正跑起来,发挥其功效,今年两会上,民进内蒙古区委的委员们给出了建议。
针对校车使用费用高、使用率低的问题,委员们建议,第一,建立一套有效合理的费用分配机制。一部分由国家财政出资建立专项用款进行补贴,一部分由承办许可的公司支付,还有一部分可由使用校车的学校或者家庭支付,针对收入特别困难的家庭可以给予一定的免费名额,使校车真正成为惠民的服务型工具,为学生提供安全有效的保障。第二,根据呼和浩特市各个学校使用校车的情况,制定一系列的校车使用规定,统一标准,方便管理。同时加强校车和学校的联系,使学校能够根据个体情况,调整校车的使用情况,增加校车的使用率。第三,对校车的行车路线和行车时间进行合理规划,可以调整校车的接送时间和方式。校车路线也可以采用统一规划,针对本片区学校的回家路线合理规划站点,减少绕路情况,缩减行车时间。同时,还可以与公交部门相联系,结合公交站点给校车设立专门的行驶车道和专门的停靠站牌。醒目的标志可以提醒行人对校车避让,一方面减少行车时产生的拥堵,另一方面也大大地缩短行车时间,给学生和上班族创造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
加快中小学校医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近几年,我区教育事业蒸蒸日上,但是校医在我区中小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明显不足,大部分学校只有一名或者没有校医,这对学生们而言,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加快我区中小学校医队伍建设迫在眉睫。”人大代表、呼和浩特市第三十六中学教师王丹说。
王丹表示,校医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处理意外事故、开展对学生传染病和常见病的预防及治疗的重任。然而,目前我区中小学校医队伍缺乏系统的、统一的领导和管理,无针对性考核系统,绝大多数校医在各自学校是以教师的身份存在,因为学校里的卫生职称评定信息相对滞后及工作环境限制,评审条件与医院相差甚远。还有现行的配编也不科学,校医在学校并不受重视,导致校医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一辈校医逐渐退休,校医的新鲜血液得不到补充,造成校医队伍力量越来越薄弱。王丹建议,学校应该对校医的编制及待遇重视起来,校医本身也应该积极学习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同时,主管部门也应将校医的配置和队伍建设提上日程,以满足我区中小学校对校医的需求。
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养老服务问题越来越突出,大力发展社会居家养老服务是破解养老难题的有效手段。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发展健康养老产业,推进医养结合,扩大服务供给。
自治区政协常委、副秘书长(兼)王学东认为,社会居家养老服务具有社会成本较低、覆盖面广、服务方式灵活等诸多优点。当前,社会居家养老存在4个问题,主要是缺乏统一规划,政策体系有待完善,社会组织未找准市场化养老服务切入点,尚未形成专业化的养老服务队伍。受传统择业观念的影响,多数待业人员不愿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社区和居家养老从业人员专业资质持证率不足30%,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绩效还处于较低水平,与老年人的服务需求还有较大差距。
为此,王学东建议,社会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需要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实现政府补贴和购买社会养老服务的机制。要从加强统筹规划、健全信息平台、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培育专业服务队伍等4个方面入手,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承受能力,形成不同档次的服务标准,以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