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麟英:画作背后亦有论 |
◎悦评
最近,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版了《游思草堂文集》,作者关麟英是我的老友,在我区美术界享有盛名。他于1959年考入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中国画专业,师从吴镜汀、吴光宇、王雪涛、秦仲文、马晋、黄均等国画大师。他曾任内蒙古美术馆馆长、中国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第八届全国美展评委,还是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文化大使、中国美协会员。他的国画代表作《惠风和畅》参加由国际奥委会、中国文化都组织的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并被奥林匹克艺术中心荣誉收藏。
我喜欢关麟英的国画,这次读了他的画论《游思草堂文集》,同样喜欢,觉得他论绘画艺术的文章很有独到之处,应该推荐给喜欢绘画的读者。
这本书的第一个独到之处是深刻,作者并不是泛泛谈艺,也不是水过地皮湿那样浅浅谈艺,而是用简洁的语言直指艺术的本质。关麟英在书中《中国审美价值的本质》一文中写道:“中国画创作的目的在于‘畅神’。”“畅神”二字,表明人类绘画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心理需要,艺术品审美享受带来的精神愉悦和心灵解脱的感受贯穿在艺术活动的全过程,观赏者也同样被艺术品审美价值所感动,从而获得与艺术家相同的审美愉悦。这种“状物移情”的艺术活动,被德国著名艺术史学家沃林格称为“移情冲动”,关麟英又指出,“移情”与“抽象”是艺术创作中司空见惯的两种模式。他认为,“抽象”艺术活动并不是理性介入的产物,也不是理性思考的结果,而是未受污染的心理本能。
本书第二个独到之处是继承了我国传统画论的精华。长期以来,我国美术界有一股强大的崇洋媚外风气,否定中国古代先辈的画论。关麟英自幼随其父关和璋学画,深受传统画论的影响。例如父亲教给他的南齐谢赫提出的画有“六法”,他一直铭记在心,并且在艺术实践中加以运用,他在本书中指出:“六法”的提出,对我国绘画创作及绘画理论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还有一个独到之处就是批判精神。多年以来,我国美术界和欣赏者一直有一种错误倾向,那就是从艺术的真实性上来理解艺术现象,复制外物的真实性就成了艺术判断的标准。关麟英在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真实就是艺术。这是人们对艺术现象的评判中惯有的心理。实际上,这是典型的实用主义。如果我们严格地按照艺术规律去探究艺术现象发生的本源,那么,用外在因素界定艺术价值的论点显然是毫无意义的。”
关麟英的国画作品之所以取得优异成就,显然和他掌握的画论息息相关,祝愿年过古稀的关麟英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文/李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