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里北疆守望安宁 |
(上接1版)
春节快到了,锡林郭勒盟84岁的牧民玛吉格在电视上又看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她盯着屏幕一边端详一边念叨着:“那年总书记来我家的时候,我们这儿有的嘎查还没有通电,路也不通,牧民出行很不方便,现在都通上电了,路也修好了,牛羊也好卖了,我家还买了一辆汽车!”
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兴边富民行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少数民族事业发展3个专项规划的出台,使自治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成为脱贫攻坚的重点,全区新增财政扶贫资金的60%以上用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发展。
强大的资金倾斜和政策关怀,叫人心潮澎湃。“十二五”期间,自治区安排边境旗市一般性转移支付350.518亿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9.738亿元;国家民委、财政部、发改委累计下达内蒙古兴边富民行动资金近12亿元,有力支持了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自治区还安排民族教育各类专项资助20亿元,对蒙古语授课学生从幼儿园到高中全部实行免费教育。
心连心、手拉手的温暖,让人内心激荡。自治区制定专项规划,大力培养、选拔、使用优秀少数民族干部。少数民族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分别占全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38%和37%,少数民族公务员占全区公务员总数的32%,这些指标均高于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比例。
从1984年起,自治区将每年的9月确定为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8次召开全区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1580个先进集体、2192名先进个人受到自治区表彰;163个集体、160名个人受到国务院表彰;5家单位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65家单位被自治区命名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2016年12月,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到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民族苏木孟根诺尔嘎查看望慰问群众,在牧民米吉德道尔吉家,李书记看着热气腾腾的奶茶动情地说,闻到飘香的奶茶就有了家的感觉,奶茶就是母亲的温暖,奶茶就是故乡。
在这片奶茶飘香的土地上,大家都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各族人民拧成一股绳,共同守卫着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着美好生活。
守好祖国边疆
党政军警民合力 构筑安全稳定的坚实屏障
深冬,阿尔山寒风刺骨的边防线上,传来铿锵有力的歌声:“兴安岭穿上洁白的衣裳,紧握钢枪守卫着边疆,九天祥云飘落在哨所,主席来到我身旁……”
这是驻守在中蒙边境三角山哨所的内蒙古军区边防某团一连战士们的歌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这里后,官兵自己创作的歌曲《主席来到我身旁》很快传唱开来。
指导员窦虹杉骄傲地指着挂满连队荣誉室和宿舍楼走廊上的照片如数家珍:“这些照片记录着习主席与我们一起站岗、一同用餐、一块儿拉家常的感人瞬间,这里是我们连新干部任职宣誓上岗的地方,也是新兵下连接受血脉传承的地方,更是全连官兵不忘初心、励志戍边的地方。”
“每次想到总书记踏着厚厚的积雪,微笑着走过来和我握手的情景,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儿!”入伍时军事成绩一般的李长月把总书记的关怀化作动力,主动增加训练强度,成了连队的“飞毛腿”。作为优秀士兵被保送入学的张伟,假期里再次回到哨所,在习主席与自己一起站岗的大幅照片前立下誓言:两年后,还要回到三角山,继续为祖国站岗执勤!
“为祖国和人民站好岗、放好哨、守好边。”心中装着总书记的关怀和嘱托,从界河沿岸到莽莽林海,从广袤草原到沙漠戈壁,驻守在八千里边防线上的官兵们誓言铿锵:“坚决拥护维护核心,全面加强部队建设,更加卓有成效地履行卫国戍边职责使命!”
驻守“生命禁区”的算井子边防派出所官兵、长眠“相思树”下的英雄连长李相恩、11年戍边无悔的杜宏烈士……一批又一批北疆卫士用生命和忠诚为祖国构筑起“钢铁长城”。
内蒙古是祖国“北大门”、首都“护城河”。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强调:要坚定不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面落实稳定第一责任,确保祖国北方边境安宁。
军民团结、军地联防,自治区党政军警民合力治边,汇聚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情报互通、资源共享,联防联治、联控联管”的强大合力。
在阿拉善,吉满一家祖孙三代60年戍边接力的故事广为流传。76岁的老吉满育有六子一女,边防连周围8个牧民点30多户牧民都是她的亲戚,妹妹小吉满也是民兵。“与其说我们是帮助连队维护边境安宁,不如说是在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新巴尔虎右旗阿日哈沙特沙镇牧民斯日古楞家的蒙古包离中蒙边境线不到2公里,他的蒙古包就是“哨所”,他也是一名“哨兵”。有514.36公里边境线的新巴尔虎右旗,是内蒙古唯一与俄蒙两国接壤的边境旗县,也是维护边疆安全稳定的最前沿,像斯日古楞家这样的蒙古包哨所和像他这样的牧民哨兵有上百个。每一个蒙古包就是一个哨所,守卫着千里边防;每一个牧民都是一个哨兵,为伟大祖国站岗。
着力加强平安内蒙古建设,有力巩固和发展了自治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良好局面:维稳工作连续14年被中央维稳办评为优秀;专项行动成效显著,社会治安持续好转,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各级调解组织年均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5万件,成功率达95%以上,社会矛盾大幅下降;全区103个旗县(市、区)综治中心实现全覆盖,基层治安防控能力显著提升;政法系统502个集体、1484名个人受到中央有关部门表彰,涌现出张章宝、郭二玲、郝万忠、潘志荣、孙凤鸣等先进典型。
人民对平安的呼唤在哪里,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就在哪里。
包头市累计投入上亿元资金建设视频监控体系,为城市装上“智慧大脑和神经系统”,保障群众安全感;锡林郭勒盟依托全球定位系统,划分区域网格,6000部报警电话、2000辆联防车陆续“上岗”,实现了无缝隙的“方格化布防”。
这是一份亮丽的成绩单:专项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和源头治理相结合,构建起涵盖城市、农村、牧区、林区、边区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眼云痕网”“四级巡控”“九小警务”“智慧档案馆系统”等一大批措施和工程在各盟市实施;草原110、蒙古包哨所、草原神鹰工程、“都贵楞”、奥特尔流动警务室、警地联防等形成特色警务;“狼鹰”、“巴尔虎”特战分队成为反恐维稳的“重拳”;“固边”“卫疆”“净土”系列专项行动保障了百姓平安、营造了健康发展环境。
新年伊始,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对建设高水平的平安内蒙古提出新要求:主动适应国际形势新变化和经济发展新常态,扎扎实实抓好社会矛盾排查化解、百日攻坚化解积案、政法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要不断创新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守好精神家园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深耕安全稳定的心灵沃土
“我生在阿拉善、长在阿拉善,希望尽自己的能力为家乡作一点贡献,为祖国多增添点儿绿色!”1月11日晚,在阿拉善盟春节联欢晚会录制现场,刚刚荣获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的图布巴图一番话引发雷鸣般的掌声。他和老伴儿坚持14年在漫漫沙海中建造绿洲、创造生态奇迹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大家。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有了崇高的价值追求,就能凝神聚气,强基固本。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坚持不懈地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草原深处、田野村庄、工厂车间、校园内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已经形成目标化、系统化、品牌化,融入国民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发展中,融入民族团结进步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
入耳入目、入言入行。包头市以“中国梦”为主题,先后开办158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讲座;乌海市利用微信公众号、移动新闻客户端构建起报刊有文、荧屏有像、电台有声、网络有形的立体化宣传教育格局;兴安盟组织文艺工作者和民间艺人用蒙古语说书“好来宝”,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唱进农牧民心中。
入心入脑、入法入规。自治区妇联通过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汇聚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正能量。呼和浩特市、乌海市、满洲里市组织开展“文明诚信企业”“文明商户”评比活动,树立诚信典型,倡导诚信新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草原大地深耕厚植,凝聚起各民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5次荣立战功,被授予“爱兵模范”“战斗标兵”荣誉称号的通辽老兵任明德,离休后回到家乡做社区志愿者,长年坚持为社区义务清扫街道,90岁高龄的他对儿女说:“老去的是岁月,不老的是信仰!”
黄河义士王金清救起过150多名落水者,他说:“救人不是为了图回报,帮助别人比啥都幸福。”
内蒙古工业大学上千名志愿者多年义务照顾6位孤寡老人,两次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百个青年志愿服务集体”荣誉称号。
大漠植绿人苏和、敬业楷模范志佺、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米德格玛……一批又一批“内蒙古好人”“尽责圆梦”先进典型“道德模范”层出不穷。
在与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届道德模范合影时,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说:“长期以来,全区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不断培育时代新风,内蒙古大地涌现出一大批道德建设的先进模范。这些道德模范的高尚品德和无私大爱,感动了内蒙古,传播了正能量,激励了全社会。”
内蒙古,八千里北疆风光正好!草原儿女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正在以更大的决心、更硬的措施、更实的行动,守望相助、团结奋斗、一往无前,让祖国北疆的安全稳定屏障更加坚不可摧!
(据《内蒙古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