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4日


人事档案为何坐“冷板凳”?

《北方新报》(2017年1月24日) 06版
  整齐的人事档案柜
  定期整理人事档案

  文·摄影/本报记者 马丽侠 实习生 庞 婷

  随着人才流动的加速和人事制度的改革,那些记录个人资料的人事档案也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不再受到重视,更不用说和人们“如影随形”了。连日来,记者在首府调查发现,长期对自己的档案不管不问的“弃档族”日渐增多。

  内蒙古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公共人事服务部部长张宏宇表示,虽然人事档案不再像过去那样对人才有控制作用了,但也并不代表人事档案就是可有可无的。春节过后将迎来求职高潮,特别是大学生,无论是考公务员,还是到国有企业就业,或是自主创业,都应该重视并妥善安置自己的档案。否则,将来会产生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采访内容:人事档案“沉睡”的原因?人事档案有何作用?

  采访地点:呼和浩特市

  采访对象:部分市民、大学生、内蒙古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公共人事服务部部长张宏宇

  

  【语录】

  

  “我对人事档案的态度就是,需要用的时候就赶快找来,不需要的时候我也不会刻意去问。我身边许多人都是这样。”

  ——市民樊先生

  “尽管档案的功能较之以往有所弱化,但是在有些领域仍然发挥着至关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维护个人权益和福利方面,人事档案是法律信证。如果没有档案,个人的一些权益就得不到保障。”——张宏宇

  

  许多人不重视档案

  

  “我的人事档案应该在学校吧?”“人事档案有什么用啊?”“我也不知道我的人事档案在哪里,等用的时候再说吧。”……连日来,记者走访了部分单位,就人事档案的情况进行了采访。大多数人并不了解档案的用处,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档案在哪里。

  2015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旅游英语专业的马女士说起自己的人事档案一头雾水。她告诉记者,毕业后她干起了导游的工作。因为她接待的旅游团来自首府各个旅行社,所以并没有固定就职于一家旅行社,也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根本用不上人事档案。当记者问她可否知道自己档案的去处时,马女士表示不清楚。

  “档案是对过去成绩的记载。在以前人员自由流动还受到很多约束的时代,档案是用人单位进行个人考察很重要的凭据,所以非常重要。现在是市场经济,找工作大都是聘用制。用人单位看重的是能力,而不是档案,所以档案自然也就无所谓了。”有市民这样说。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已经毕业并在事业单位、行政单位、国有企业单位工作的人会重视人事档案,而在私营企业工作的人常常会忽略人事档案。大学毕业后在婚庆策划公司工作的樊先生说:“我对人事档案的态度就是,需要用的时候就赶快找来,不需要的时候我也不会刻意去问。我身边许多人都是这样。”

  记者采访发现,仅在自治区级的人才中心,一直无人问津并联系不到人的死档数量就达到1225份。

  

  大学毕业生成“弃档族”主力

  

  人事档案是什么,现在在何处,有什么用?针对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多所高校,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和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进行了采访,发现这对很多大学生来说竟是一个谜。

  内蒙古工业大学大四学生李倩倩说:“大四在校生的人事档案应该在学校吧。至于它有什么用,我也不知道。”采访中,在校大四学生认为,人事档案和自己的毕业就业关系不大。刚刚毕业的学生则认为,只要用人单位不要档案,那么档案就是没用的。

  2012年毕业于内蒙古民族大学的张先生,一毕业就在首府一家私企找到一份工作。但工作不久后,又想考事业单位。经过努力,2015年终于考上了自己家乡乌兰察布市的一家事业单位。但单位要张先生的人事档案,张先生以为档案一直在自己的学校,于是去找,得到的答复是档案已经不在,这下张先生慌了神。经过多方打听得知,人事档案已经在他毕业两年后,被学校转到了他的户籍所在地的人才中心。他这才找到自己的人事档案,顺利办理了入职。“要不是考上了事业单位,我根本不会关心自己的档案在何处。”张先生说。

  记者了解到,像张先生一样毕业后对自己的档案长期弃之不问的人不在少数。在他们眼里,档案似乎已经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

  张宏宇告诉记者,每年的毕业季都会有大量的人事档案转到人才中心,但有相当大一部分长期无人问津,成为了“死档”。这些“弃档族”中,大学毕业生比例越来越大,成为“弃档族”的主力。

  

  市场经济导致“档案沉睡”

  

  那么,人事档案缘何会沉睡?张宏宇表示,过去人事档案是组织部门考察了解干部的必要手段,是记载和考证个人历史的重要凭证。但如今档案的内容已不足以成为用人单位选择和任用人才的依据。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随着人才流动越发自由和用人机制越发灵活,档案的影响力下降,因此常被人们忽略。

  张宏宇说,“档案沉睡”的原因有很多。过去大学生毕业后,国家会统一分配,毕业生携带档案到单位报到。而现在大部分毕业生在非公有制单位工作,单位没有接收管理档案的权限,也不会保管和管理员工档案。许多人就会觉得档案可有可无,进而弃之不顾。还有一部分是单位改制、买断人员的档案;长期不在岗和停薪留职人员的档案,这些人有的经商、有的出国、有的没有工作,所以也会出现弃档不管的现象。

  

  欠保管费不再追缴

  

  对于2016年起全国取消档案管理费这一做法,张宏宇告诉记者,按照自治区政府、财政厅、发改委下发的《关于取消和清理部分自治区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区于2009年3月1日起就已经取消了档案保管费用。以后也没有再收缴过与档案管理有关的任何费用。

  记者了解到,以前我区档案收费标准是学生档案每年60元,其他人员档案每年240元。到目前为止,内蒙古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还有7183人欠缴档案保管费。对此,张宏宇说,对以前欠缴档案保管费的不再追缴。

  张宏宇说,该中心的死档主要包括4种情况:单位改制、买断人员的档案;由原单位统一移交的长期不在岗和停薪留职人员的档案;毕业生的档案由学校直接寄到该中心,但该中心又无法联系本人的部分学生档案;自然死亡的存档人员档案。“虽然一直联系不上这些人员,我中心对这部分人员的档案都统一整理成册,保存完好。直到本人需要档案时,我中心根据存档人的要求,提供相应的服务。我们绝不会因人员失联,而私自处理这些‘死档’。”张宏宇说。

  

  档案用处不容忽视

  

  对于现在很多人在流动或工作转换中放弃档案的现象,张宏宇提醒,尽管档案的功能较之以往有所弱化,但是在有些领域仍然发挥着至关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维护个人权益和福利方面,人事档案是法律信证,在养老、医疗、生育、工伤、失业保险及退休保险的发放问题上,个人档案所记录的参加工作的时间、工龄、工资、待遇、职务、受保时间等都成为主要的依据。报考研究生需要档案,出国办护照也需要档案,出证明、职称评聘、退休等等,都需要档案作为信证。总之,如果没有档案,个人的一些权益就得不到保障。

  张宏宇说,毕业生档案一般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毕业生被国有企业单位录用的,报到证直接派遣到用人单位,毕业后档案直接转到工作单位。第二种是毕业生在非公有制性质单位工作的,档案可存放在工作单位所在地的人才服务机构,也可存放在户籍地的人才服务机构保存。第三种是暂时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档案,一般由学校直接寄往毕业生生源所在地的人才服务机构保存。

  

  【小知识】

  

  人事档案应包含十大类内容:履历材料,自传材料及报告材料,鉴定、考察、考核及审计工作过程中形成的材料,学历、学位、培训和专业技术职称材料,政审材料,党团材料,奖励材料,处分材料,工资、任免、离退休、出国审批等材料,其他可供组织上参考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