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6日


草原童谣惊艳了北京
文/乐 耕

《北方新报》(2017年1月26日) 04版
  2007年8月,五彩呼伦贝尔第一团的孩子们唱响首都后,清晨在天安门城楼前合影。

  “我们第一次离开家乡,第一次登上北京舞台。”2007年8月17日,巴尔虎蒙古族女孩阿木尔其其格站在北京展览馆剧场的舞台上,大大方方地用蒙语、汉语和英语向观众报幕,掀起了五彩呼伦贝尔合唱团北京首演的盖头。3个月前海拉尔登台的震撼还未消散,五彩呼伦贝尔合唱团的孩子们进了北京。

  建于1954年的北展剧场,是北京展览馆的一部分——这座由毛泽东亲笔题字、周恩来主持剪彩的北京第一座综合性展览馆,以其宏伟壮美的俄罗斯风格著称,剧场共有2580个座位。连港台歌星都认为只有一层观众席的北展剧场“店大欺客”,所以导演小喆有些顾虑,他担心五彩呼伦贝尔合唱团在北京的首演吸引不了品味挑剔的首都观众。小喆和五彩团队做好了观众寥寥的打算,甚至用大气球悬吊招贴画以缩小剧场空间的备案都想到了。

  出乎意料,演唱会唱响了首都!一连几天,偌大的北展剧场,座无虚席。如果观赏了海拉尔首演的观众再来到北展剧场,会惊讶地发现,孩子还是那群孩子,歌声依旧绕梁,舞台和内容却大不相同了。秉承“西方演绎+东方灵魂”的原则,五彩传说的舞台运用了首都更专业化的灯光、舞美、音效、和声制作、舞曲编排等手段,让古老的童谣既呈现出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又不失当代舞台的流行、时尚和现代气息;既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和喜爱,又符合国际童声合唱的审美和趣味。同时,借助丰富的多媒体手段,让观众放大感应孩子们在舞台上的神情。从创意到技术的锐意革新,使得五彩呼伦贝尔合唱团在北京来了一次惊艳的转型。

  首都的记者评论道——

  不少观众听着孩子的歌声,禁不住泪流满面。来自草原的童谣给予他们温柔的抚慰,孩子们纤尘不染的歌声中传达出草原、森林、河流的气息,让生活在钢筋水泥丛林中的他们来了一次彻底的深呼吸,人与自然间那种亲切而又神秘的敞开式交流,那些流传千年的少数民族文化至今鲜活。这一切,在大城市久违了。

  唱到《五彩的敖包》时,孩子们和老师们一个接一个搭着肩,如蒸汽火车般轰隆隆地开下场来。观众惊喜地纷纷起身,捏一把阿木的小脸,摸一摸敖成的大肚子,被逗乐的孩子咯咯的笑声清脆悦耳。演出结束,全体小演员返台谢幕,站成长长的一排,以草原上最隆重的礼节向观众致敬。一束束鲜花送到孩子们的手中,站在中间的几个孩子手里都抱不下了,又纷纷转过身来把花束送给后排喜不自禁的老师们。王纪言也被现场深深感染了:

  音乐会也许能提供久违的体验,

  像在额吉的灶边闻到奶茶飘香,

  或是在春日聆听到第一只小羊的叫声,

  或是在兴安岭惊起一群飞龙鸟,

  它们拍打着羽翼不知落在何方。

  这一夜,骄傲而挑剔的观众从商业文化的喧嚣与横飞中暂时出走,与流行潮流的浅薄与浮躁临时作别,把心中幽积久远的怀乡之情与漫无边际的寻根之意,浓浓地倾倒出来。

  五彩呼伦贝尔合唱团在京城的惊艳亮相引起了首都文化圈的关注,各领域名人纷至沓来,吴祖强、徐晓钟、冯小刚、张纪中、李宗盛等熟面孔闪现其间。“金话筒”敬一丹以她一贯质朴而又庄重的语气评价道:“演出应该走出去,让世人知道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还有如此深沉、可爱的一种文化,而且这种文化还在传承。西方的蓝眼睛在看中国时,如果没有看到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没有听到这些少数民族歌曲,他们对中国的了解是有限的。”

  蒙古族语言学者苏雅拉图看完演出感叹:

  整个节目仿佛是专门给我编排的,真实地演绎出我那特殊的童年,我原以为这个世界上没人理解我的童年、我的个性、我的感情,看了这台晚会第一次感到呵护我童年的奶奶、姑姑突然复活了,真真切切地听到了她们来自遥远某个地方含泪的深情地呼唤!

  ◎五彩传说的故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