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3日


王布和:农牧民的“健康守护神”

《北方新报》(2017年2月3日) 05版
王布和在给患者看病

获得“全国文明家庭”荣誉(资料图片)

  文·摄影/本报记者 汤 军

  在美丽的兴安盟科右中旗科尔沁草原腹地,有一个普通的小村庄名叫巴仁哲里木嘎查,说它普通是因为这里实在没有什么能够引起别人注意的地方。然而,每年从全国各地赶到这里的人络绎不绝。原来,他们都是慕名来找嘎查村医“全国文明家庭”获得者王布和的。

  2016年岁末,中央文明委开展了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活动,从全国范围评选了300户文明家庭,王布和家榜上有名。1月27日,王布和参加了央视春节联欢晚会。

  励志当好医生

  王布和出生在兴安盟科右中旗巴仁哲里木镇巴仁哲里木嘎查一个贫困的牧民家庭。他小的时候家里虽然很清贫,但是一家人生活得幸福和睦。他8岁那年,父亲出去找丢失的羔羊时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为了给父亲治病,母亲把家里唯一的一头乳牛卖了120元,把父亲送到离村子30公里外的吐列毛杜医院治疗。一个多月过去了,父亲的病没见好,钱却用光了。没了钱,医院停止了治疗。无奈之下,母亲把父亲接回了家。不久,他的父亲离开了人世,年仅39岁。父亲的病故,让他暗下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当一名好医生,给那些像父亲一样没钱的穷苦百姓治病。

  13岁那年,王布和从一所蒙文小学毕业,有了阅读蒙文书籍的能力。为了实现梦想,他恳请研究过印度医学、藏医学的喇嘛蒙医布日古德少布收他为徒。几经周折,老医生终于答应收下他这个弟子。有了这样的老师,他视若珍宝,抓住所有时间和机会从老师那里学习医术。甚至为了学习针灸技术,他在自己的身上做试验。也许是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老师把自己多年积累的临床经验、掌握的医学知识、深藏的医学秘方,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王布和25岁那年,就开始深入草原牧区,为农牧民治病。在实践中,他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知识和临床经验,对类风湿、肝硬化、神经性头痛和关节痛等病症都有了自己独特的治疗方法。于是,他成立了自己的诊所。

  患者慕名而来

  刚开始,他诊所里的家当只有一盘碾子、一头驴、一把药勺和一口锅。白天,他下地干农活儿,晚上挑灯在碾房里磨采来的草药。在他的研究探索下,牧区常见病诊治有了效果,患者吃了他开的药,病情好转、痊愈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人们一传十、十传百,知道王布和名字的人多了。

  现在,每年都有两万多人找他治病,甚至还有英国、韩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的患者慕名前来寻医问药。

  从医30多年来,无论节假日,病人什么时候来,他就随时接诊。乡亲们有年纪大、行走不便或者活儿忙离不开的,他就骑自行车登门送医、送药,从未耽搁过。经他医治好的患者怀着感激之情,在逢年过节时赶着毛驴车或开着拖拉机,给他送来自产的米、面、油和家里的鸡蛋、猪肉等,对他表示感谢,他也是能不收就不收。他说:“我是草原人民的儿子,我的根在草原,能够在家乡从事自己心爱的事业,扎扎实实地为父老乡亲们做贡献,是我最大的心愿。”

  没钱也给看病

  也许在全国也找不出王布和这样的诊所:治疗、用药、住院不划价,有钱你看着给,没钱不用给。

  2001年,通辽市科左中旗舍伯吐镇民族屯嘎查的钱铁山患上了肝硬化腹水,在通辽市几家医院进行治疗,花了1.6万余元,连家里的耕地和牲畜都卖了,也没有治好病。当他听说王布和对肝病治疗有独特疗效后,就来到了王布和的诊所。王布和花了7个月的时间为他治疗,终于把他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当王布和了解到他家的境遇,知道家里为给他治病已家徒四壁,就免除了他的医药费、伙食费,还给了他回家的路费。病愈后,钱铁山专程从家乡赶来,给王布和送来两只羊,但是被王布和婉言谢绝了。

  2003年,家住奈曼旗的包七月只有30岁,却患上了风湿性心脏病,卧床不起,连生活都不能自理。她的母亲去世早,父亲为了给她治病,把家里能卖的全都卖掉了,可是她的病还是没有治好。为了不拖累家里,她几次求死,却未成。听人说,科右中旗的王布和大夫治这个病很有效果,亲友们用担架把包七月抬到了王布和的诊所。经过一年多口服蒙药,并配以针灸和药浴,包七月竟然奇迹般地站了起来,成了一名健康人。住院期间,包七月免费吃药、免费吃饭、免费住宿。不仅如此,王布和还给她买衣服,给她零花钱,后来还把她的哥哥介绍到北京打工。为了感谢王布和的精湛医术和崇高医德,包七月当了王布和诊所的志愿者,为来治病的患者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象包七月这样的志愿者在王布和的诊所里有好几位,他们自愿为患者提供服务,组成了一个草原医疗爱心团队。

  妙手回春

  这些年来,许多患有风湿、类风湿、精神病、乙肝、腰间盘突出、骨质增生、颈椎病、退行性骨性关节炎等各种疾病的患者经过王布和的治疗,病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或者康复。在精神病的治疗上,王布和采用针、熏、药、按摩内外治结合的“四联疗法”,标本兼治,取得了一定成效。

  2002年秋,镇里来了一个精神病患者,到处拣东西吃。王布和看到后,把他接到诊所,为他治疗。初到诊所时,这个精神病患者很不情愿,打人、骂人、损坏东西,甚至多次逃跑。王布和每次都把他找回来,为他继续治疗。8个月后,这个精神病患者恢复了记忆,说出自己的名字叫刘某某,还说自己的家在河南省睢县。小刘的恢复是王布和最开心的事。经过与小刘多次交谈沟通,王布和终于联系到了他的家人。当小刘的父母得知儿子还活着,甚至连原来的精神病都治好了,巨大的喜悦让他们连夜出发,乘火车来到了王布和的诊所。小刘一眼就认出了父亲,父子二人激动得抱头痛哭。小刘的父亲拉着儿子跪了下来,流着泪说:“王大夫,你是孩子的再生父母啊!孩子,快叫爸爸!”“爸爸!”小刘一句深情的呼唤,让王布和也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不久,河南的媒体发表了题为《大義蒙古“爸爸”使我重生》的长篇通讯,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赞扬。

  资助贫困学子

  王布和用高超的医术,使求诊的患者摆脱了病痛,恢复了健康,他被人们称为草原上的“全职大夫”。

  王布和的家乡有一名60多岁的残疾五保户,名叫哈日巴拉。哈日巴拉的老伴儿早已去世,他自己的生活不能自理。十几年来,王布和每年都要帮助他解决种子、化肥等生产物资和他所需的药品,春天还帮着种地,秋天帮着收割。王布和还拿出1万多元,给他盖起了砖木结构的两间房。

  为了改善嘎查办学条件,王布和每年拿出1000元帮助嘎查学校解决实际困难。他还拿出3000元彻底翻修了学校房舍,为学校打了一眼井。

  1998年,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水冲毁了嘎查通往镇里的桥梁,导致附近十几个屯子的人无法通行。王布和先后3次修桥,后来又筹借了26万元修建了钢筋水泥桥。乡亲们亲切地称这座桥为“布和桥”。

  乌兰浩特市有一名叫康慧的女孩,她的父亲遭遇车祸导致瘫痪,母亲患有糖尿病,家里生活困难。康慧没有钱读书,只好辍学在家。在盟红十字会的介绍下,王布和与这位小姑娘认识后,与她结成了帮扶对子。每年,王布和资助她学费2000元,后来又增加到5000元,让她重返校园,直到高中毕业。康慧也不辜负好心人的期望,考上了北京电力学院。此外,王布和每年还资助锡林郭勒盟一名父母双亡的学生5000元。

  王布和的医术不仅得到了认可,他的善举也感动了许多人。他曾先后获得全国最美乡村医生、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感动中国西部十大新闻人物、感动内蒙古人物、少数民族蒙名医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