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7日


甘甜水滋润奈曼杖子222户村民

《北方新报》(2017年2月7日) 04版
  查看水源地
  为了打井挖掉半个山丘
  辘轳井以后用不上了

  文·摄影/本报记者 段丽萍

  在通辽市奈曼旗土城子乡人民政府所在地以南10公里处,有一个叫奈曼杖子的小山村,是全旗出了名的“干旱村”。近年来,干旱缺水愈发严重,对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造成较大影响。2016年12月中旬,位于奈曼杖子村的蒙牛爱心井建成了。这眼爱心井的建成将结束村民用水难的历史,为村民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平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没有一亩水浇地

  土城子乡历史文化悠久,是距今8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兴隆洼遗址群辐射辖区,也是旱作农业起源的重要遗产地。该乡下辖12个行政村53个自然村,土地面积共20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万亩、林地10.46万亩,总人口1.34万人。受地形地势和干旱天气影响,全乡没有一亩水浇地,村民祖祖辈辈靠天吃饭。

  为了解决安全饮水问题和村民靠天吃饭的现状,该乡历届党委政府领导把解决群众生产和生活用水当成重大的民生工程来抓,到各级水利部门跑项目,请水利专家实地考察、测量找水源,建方塘、截潜流、挖水库、实施人畜饮水工程……同时,引导村民改变生活和生产习惯,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鼓励村民发展扁杏、红干椒、小米等节水高效农业,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为村民拓宽增收致富路子。

  长期以来,全乡不断在有条件的地方挖截潜流、建水库,但是受干旱影响和降雨量的减少,大部分水利工程成了摆设。已经投入使用的饮水工程由于水位下降、水层浅等因素,使用两三年后,面临着废弃的命运,村民们又重回到缺水的日子。

  专家精确选址

  在众多村屯中,奈曼杖子村是该乡缺水最严重的,人畜饮水十分困难。近两年,村民们吃水要去外地购买,即使部分村民家中有井,可供使用,但井水属于油母页岩水,水质较差。该村3个村民小组中,奈曼杖子小组120户村民使用的公用井已经干涸,杨树沟小组和上横沟子小组共用的饮水井是40年前草原打井队所打,随着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水量已经不能满足村民基本吃水需求。吃水难成了村民们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2016年,蒙牛集团和北方新报社联合推出的爱心井工程为全村百姓带来了曙光。通过考核后是艰难的选址过程,这让施工方和村民们费尽了心思。“担心呀,怕打出的井用一两年后再没有水。”土城子乡党委副书记于洪峰这样说。

  为确保打出的爱心井有水且水量足、水质好,作为本次活动的技术支持单位——内蒙古地质环境监测院派出了经验丰富的水文地质专家邬广云教授。经过实地勘察,在位于奈曼杖子村东北约1公里处,发现了两条长达数公里的东北向和西北向深大断裂构造交汇点,其中一条断裂构造与一条汇水面积较大的沟谷相交,岩层构造裂隙形成较好的储水构造体。爱心井就定在了此处,而且这里为深大断裂构造,围岩又是花岗变质岩体,在保障水量的同时也保证了优良的地下水质量。这彻底消除了村民们的疑虑。

  据了解,水文地质专家还针对地区干旱少雨的实际情况,在井址上方30米处,建设一个塘坝,将雨水汇集在一起,通过管道渗到井中,保证干旱时节村民的生活用水。

  劈开半面山

  选址难,打井更难。爱心井直径设计4米,用挖掘机、钩机施工要扩出8米的宽度,这意味着要将西侧的山砍掉一半。为让村民们早日吃上安全水,两台铲车、一台大型钩机、6名工人开始了这项工程。村民们听说要挖掉半面山来打井,都纷纷前来见证。

  “我们盼水呀,亲眼看着施工,心里才踏实。”王明义老人道出了村民们对水的期盼。20多天时间,从平整地基到挖土出水,再到井房建成,看着工程完工,村民们别提有多高兴了。

  据了解,爱心井建成后,可以满足全村222户736人,3000余头(只)牲畜用水。“有了这眼深水井,我以后洗衣服可以‘任性'了。”53岁的王桂芳高兴地说。

  在王桂芳家,记者见到了四口大缸和六七个白色小水桶。她告诉记者,这样的水桶、水缸是村里家家户户的标配。她每隔三四天要到1里外的邻居家挑水。由于常年用水,每桶要付5元水费。一年下来就要700多元,所以想办法节约用水成了村民们茶余饭后常议论的话题。“夏天下雨时,在房檐下放几个盆,把雨水收起来浇园子,淘米的水攒起来洗碗,然后再浇种的菜、花……”说起省水妙招,王桂芳老人滔滔不绝。

  “有了这眼深水井,我们老百姓粮食增产增收就有希望了,大伙致富奔小康的信心也足了,将来还要不断调整和优化种植业结构,鼓励大家‘为养而种,为牧而农',种植业结构要逐步形成由以粮食作物为主转变为粮饲兼用型作物为主,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全面发展的产业结构,彻底实现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使我们这里的望天田变成高产田。”村党支部书记孙福生描绘着未来的美好蓝图。

  经专家实地考察论证,该村深层地下水资源非常丰富,完全可以满足人畜饮水工程的需要,该项目的实施将使这个贫困落后的小山村逐步摆脱农业生产缺水的历史。

  未来的日子更美好

  “大娘,你吃水问题怎样解决呢?”“儿子和孙子来给送呗!孩子家也没有水,他们给我送来一桶,我就省着用,一碗水熬一碗粥,能吃一天。”独居的85岁刘秀英老人对记者说。

  “再过几个月,您不用省着用水了,自来水管道已经接好了,蒙牛爱心井一投入使用,您在家里一拧水龙头,就有水了。”“真的,我这个岁数还能赶上这样的好事?”听到能用上自来水,刘秀英老人眼里满是泪水。刘秀英老人的孙子小龙在一旁说,他要去镇上买一台太阳能热水器,让家里人畅快地洗澡,还要买20只山羊,建一座标准化棚舍,走舍饲养殖的路子。祖孙两代人的这些话道出了全村人的心声。

  “家家户户的水车、水桶可以收起来了,以后能过上一拧水龙头就出水的好日子了。”村党支部书记孙福生激动地说。有了爱心井,有了充沛的水,村民们过日子的底气足了,干劲也足了,以前想做却做不了的事都会变成现实。

  目前,这眼爱心井的各项基础设施已经建设完毕。由于冬季气温较低,无法进行地面施工,需要等到2017年开春后,地面工程才能施工,完工后立即投入使用。2017年对很多人来说是极平凡的一年,但是对奈曼杖子村的村民们是充满希望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