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5日


照顾残疾双亲 小佳旭撑起一个家

《北方新报》(2017年2月15日) 04版
佳旭写的作文

  在土默特左旗善岱镇保同河村郭双利的枕头下压着三张纸,只要一有时间她就会拿出来看一看纸上的内容,每次看完都会泪流满面,心里既难过又欣慰。这三张纸就是女儿王佳旭曾经写的一篇作文《渴望长大》。对母亲郭双利来说,这篇作文更像是沉默寡言的女儿对她和丈夫王海兵表达情感的一封家书:“小时候,我希望时间可以永远定格,因为每天都可以无忧无虑的生活,渐渐的我长大了,看着双残的父母,懂得了父母的艰辛,所以我渴望长大,这样就可以帮父母分担一些责任和忧愁……”

  王佳旭的父亲王海兵曾经是一个木匠,靠着一技之长养活全家人,虽然日子过的清贫,但也不愁吃穿。这样的生活到了2005年戛然而止,在一次外出务工回家的途中,王海兵出车祸撞到了头部,间隔不久又与摩托车擦撞,两次事故引起了遗传性小脑萎缩提前发病,如今,他的双腿须依靠拄拐才能勉强拖动。而从小患小儿麻痹症的母亲郭双利在2009年被诊断为股骨头坏死,让本就行动不便的她更难行走,在家里只能跪着做些活计。眼看着父母的身体越来越差,当时年仅8岁的女儿王佳旭就懂事地做起了力所能及的家务,用稚嫩的肩膀承担起一份责任。她说:“我当时差不多七八岁,懂得用电饭锅把米饭焖熟,还能炒一个青菜,主动学着做家务。”8年过去了,本是该被父母精心呵护的年纪,王佳旭却早早地学习着料理全家人的生活,让这个家变得井井有条。

  记者看到,在王佳旭的作文里有这样一段话:我的家境比较贫困,父母都是残疾人,但我并没有因为这个而感到不幸,反而使我很幸福——别的孩子有的,我父母都会尽量给我,可能我吃的穿的不如别人好,但父母对我的爱不比其他父母对自己孩子的爱少,所以我希望可以快点长大,以便更好地孝敬他们。

  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都是女儿对父母深深的爱意。从懂事起,王佳旭就从来没让父母操心过,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常常以班级第一的学习成绩得到学校颁发的各类奖状和证书,这些荣誉挂满了家里的一小面墙。2016年,王佳旭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里的高中,因为学校离家很远,所以王佳旭只能住校,但是她心里放心不下父母,每天要和父母通好几个电话叮嘱,还要在每个周末准时回家,把家里一周攒下的活都干完。“每个周六她就搭车回来看我俩,进了家就干活儿,有时候还会给我们做饭。到了晚上,孩子很自觉地到自己屋子里看书学习,第二天再赶回学校。”母亲郭双利说。

  春节前夕,王佳旭独自一人把家里洗刷了一遍,年夜饭也是她和母亲合力做的。年里亲戚多,16岁的她忙前忙后招呼亲戚,做饭、打扫,样样都行。父母病况愈来愈严重的这8年,王佳旭从来没有对父母抱怨过什么,也从来不会跟他们要求什么。对王佳旭来说,父母是她成长的动力:“虽然我的父母都有残疾,但至少他们都还活着,我觉得我是幸福的。我只希望自己快快长大,能挣钱给爸妈看病,带着他们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文·摄影/本报记者 牛天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