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今年有望稳中回升 |
在经历2016年的高速增长后,2017年1月,国内汽车市场产销量双双回落。业内人士表示,春节假期和购置税优惠滑坡等客观因素导致了1月份车市下滑,但总体来看,中国汽车市场2017年仍有望稳中有升。
目前,中国汽车市场正在加速升级。新能源、智能化、互联网等新消费需求对汽车产业提出了新的目标,推动汽车产业的供给侧改革迈向深入。
【担忧】
欲扬先抑还是步入低谷?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汽车市场产销量都超过2800万辆,实现了15%左右的增长。但2017年1月,中国汽车产销量较上月均有所下降,同时,产量比上年同期下降3.9%,销量比上年同期增长0.2%。
其中,乘用车市场1月份产销分别完成207.2万辆和221.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2%和1.1%。而2016年最为火爆的SUV车型,1月份产销同比分别增长9.0%和10.5%,但增速大大回落,环比更是双双大幅下降。
分析原因,一方面是受春节假期影响,市场整体销量减少,另一方面则是1.6升及以下排量车型的购置税优惠由50%减少到25%。
有专家表示,2016年购置税优惠政策对汽车市场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部分透支了今年的市场销量。而且,出于对优惠政策可能要取消的担心,很多消费者在去年年底集中购车,这也对2017年开年的汽车销量形成了不小的影响。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表示,由于2016年多数经销商提前完成了全年的销量任务,因此很多促销政策在去年年底都有回收。同时,从2017年1月开始,购置税优惠退坡开始执行,并且临近春节假期,工作日减少,汽车销量相比2016年12月下降,经销商库存压力增加。预计这种趋势将持续到2月份,2月的市场或延续成交价格下探的态势。
【信心】
总体向好趋势未改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显示,2017年1月库存预警指数为61.5%,比上月上升18.6%,库存预警指数处于警戒线之上。由于2月份工作日较少,汽车销量受到影响,经销商库存压力将继续加大。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表示,2017年汽车市场总体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刚性需求、宏观经济、政策影响、消费升级四大有利因素将推动汽车市场稳中有升。
作为支柱性产业,国家政策对于汽车产业的支持没有改变,包括对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等的优惠和扶植政策。“一带一路”“特色小城镇建设”等政策为汽车市场的进一步开拓提供了有利条件。
同时,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6年底,全国居民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为27.7辆,千人汽车保有量为110多辆,仍然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较大差距,汽车刚性需求仍然强盛。中国汽车产业具有极大潜力,汽车消费仍然存在很大空间。
目前中国正处于消费结构升级不断加快的关键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4%,其中,汽车类同比增长10.1%。12月份,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同比增速达14.4%,销售加快与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增加有直接关系。汽车消费领域目前一个突出变化就是,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更加成熟理性,对于品牌越来越关注,更加崇尚个性和时尚的汽车产品。
此外,一些新的汽车消费市场正在不断涌现,汽车市场开始向中西部转移。目前,在汽车市场中,一线城市份额约占30%,二线40%,三线30%。随着一线城市限购、二三线城市逐步放量,预计到2020年,一线市场份额会下降到15%左右,三线城市将提升至55%左右,汽车消费越来越呈现向县域延伸的趋势。
【升级】
供给侧改革不断推进
专家预计,2017年中国汽车市场产销量将超过2900万辆,增速将在7%左右。虽然增速不如2016年两位数的增长,但发展的质量将更加精进。
这种发展质量将集中体现在新能源汽车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69.1%和74.4%。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63.8%和67.8%。其原因在于,受新能源汽车骗补等因素的影响,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将重新核定,一旦车企申请目录未通过,将面临产品拿不到补贴的风险。因此,很多车企在等待新目录的发布才开始销售产品。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宋秋玲表示,新能源汽车产业一直面临动力电池核心技术缺乏、充电设施建设不足等问题,虽然有很大的改善,但是仍没有根本解决。近几年,随着产业快速发展,行业散乱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隐现,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严重不足,优势企业和拳头产品少,在国际上缺乏整体竞争力。未来政策支持的核心是供给侧能否推出物美价廉的产品,通过提高推荐车型目录技术门槛,建立目录动态调整机制,使补贴金额与产品技术水平、产品质量挂钩,进一步强化补贴政策对促进技术进步的正向激励作用。
对此,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未来将加强产能调控,提高技术准入门槛,严防低水平重复建设。针对“散、小、弱”的发展,建立了产能预警机制,引导行业中企业合理地规划产能发展计划,推进汽车产业向高品质、高性能发展,提高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
(据《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