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1日


文化类节目崛起 高而不冷受追捧

《北方新报》(2017年2月21日) 12版

  上周末,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在CCTV-1和CCTV-3联合播出。《朗读者》是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节目播出后备受好评,不少网友表示:“在娱乐至死的各类综艺节目中,这是又一股清流!”

  新年伊始,文化类节目火爆荧屏。《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档档节目都获得好口碑。文化生态多种多样,观众需要哈哈爆笑来解压,更需要悠久的文化来滋养。而有营养的节目,显然更受追捧。

  《朗读者》:让文学回归生活语境

  

  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酝酿筹备接近1年的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上周末起每周六、日在CCTV-1和CCTV-3黄金档联合播出。节目每期有一个主题词,嘉宾围绕主题词分享人生故事,朗读一段曾经打动自己、激励自己甚至改变自己的文字。首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邀请了知名演员濮存昕、知名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著名翻译家许渊冲等嘉宾。

  首期节目首先出场的是濮存昕,他讲述了自己鲜为人知的一段人生经历。濮存昕曾患小儿麻痹症,童年时竟被同学起绰号“濮瘸子”。直到三年级时,积水潭医院的大夫荣国威帮他做了整形手术,“濮瘸子”的命运得以改变。他以一篇老舍散文节选《宗月大师》致谢荣国威大夫。

  除了名人,一些普通人也来到了这个舞台。蒋励是一名无国界医生志愿者,曾在阿富汗的枪林弹雨中迎接新生命。她朗读了鲍勃·迪伦的歌词《答案在风中飘扬》,她渴望那些在炮弹与硝烟中诞生的孩子们一切安好。本期节目还特邀著名钢琴演奏家李云迪弹奏开场主旋律,台湾民谣之父胡德夫在结尾处弹唱经典歌曲《匆匆》。

  

  网友:不用看那些满屏的喜剧和综艺节目了

  

  《朗读者》播出后,董卿的好友娄乃鸣导演用两个字“惊了”来形容第一观感,她还盛赞道:“就是完全没有套路的一个节目,哪里请来的大神。在不经意间流露美和旺盛的生命力真好。”网友和观众纷纷赞扬,“终于不用每周打开电视,看到的都是低俗的喜剧和综艺节目了 。”

  董卿也获得好评无数,“《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这种文化类节目真的很适合董卿,我想说我也成为董卿老师的粉丝了!”“董卿主持这个节目是不二人选,腹有诗书气自华,从内而外的气质!”“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很多人都表示长知识了,“通过濮存昕的朗读才知道,原来老舍(shě)是念老舍(shè)。”

  

  文化类节目迎来绝佳时机

  

  2017年伊始,文化类节目火爆荧屏。《见字如面》第一季播出过半,虽然没有耀眼的舞台包装和激烈赛制,但凭一封信、一个人就让观众陷入故事,豆瓣评分高达9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不久前落下帷幕,由诗词引发的全民大讨论仍在继续,该节目在豆瓣的评分为8.5分;《朗读者》首期播出后,在豆瓣上的评分高达9.3分。在不少综艺节目“娱乐至死”的情形下,这类文化类节目被网友盛赞为“一股清流”。

  当下,碎片化阅读成主流,深度阅读日渐式微。尽管超过半数的人表示,非常愿意“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当强大的社会生存压力迫使人们的精力向工作倾斜,花在阅读上的时间骤减。这未必全然归因于人们文学价值的忽视,主流媒体在阅读氛围和倡导文化价值的职能上也存在缺失。在这样的社会现实和需求下,文化类节目迎来了绝佳时机。在满屏的娱乐类综艺节目中,文化节目相继涌现似乎是一种时代的必然,也是一种价值的回归。当观众的眼睛被娱乐填满之时,自然会产生新的需求——对自我、对世界产生疑问,寻求答案。优质的文化节目也就适时而生。

  (据《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