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1日


任其久:徒步千里参加抗日

《北方新报》(2017年2月21日) 15版
  任其久

  任其久,汉族,原名任占贤,1914出生,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察素齐镇人。

  任其久的爷爷原在土默特左旗哈素乡马群村,爷爷和父亲都是木匠,手艺很精湛,全家依靠做木工和耕种土地维持生活。任其久出生时,家中稍有积蓄,全家搬入察素齐镇定居。1929年下半年,任其久考入归绥(今呼和浩特)县立第二小学高小一年级读书,后来考入绥远省立师范学校。为了解决学习费用的不足,他在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偷偷到新营子村小学教书,学生兼职违反了校规,他被师范学校除了名。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组成义勇军抗击日寇,极大的鼓舞了任其久,他怀着强烈的爱国之心,盘算着要到东北参加义勇军抗日。1932年正月初二,年轻气盛的任其久背着父母,带了五元钞票,只身一人从归绥乘坐火车到了集宁县平地泉,打算一个人徒步赶赴东北,寻找抗日义勇军的踪迹。他越过张北县西北的大青沟时,天气突然转寒,风雪交加,他差一点被冻死,幸好有一位放羊的蒙古族妇女把他救回蒙古包内,才幸免于难。任其久到了张家口,生计无着,只好在当地驻军东北军110师刘郎川团的一营四连补了兵,顶了一个逃兵的名字,叫秦德会。任其久参加一个月训练后,部队即赴长城一带与日军作战。5月,长城抗战失败,任其久在混乱中被万福麟部队130师某团迫击炮连收容。8月,任其久开小差去了南口,被蒋介石军队二师六旅12团扣留,在二营机枪连当了兵。一年零七个月后,因患痢疾,得不到有效治疗。1936年4月,任其久在无奈之中只好退伍还乡。

  1939年夏天,任其久在一个从大青山八路军处受训回来的青年的介绍下,认识了八路军支队的王威、宋忠、安跃芳、吴建勋等人。他们送给任其久《论持久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等书刊,指导他研读,还领着他到大青山八路军支队受训。任其久对比了他在旧军营的生活,觉得这里应该是抗日救国的希望。7月,任其久加入察素齐镇青年救国会。中秋节后的第二天,他和田歧山、李国玺、王国善、贾振业(后来成为叛徒)还有白凌云、杜明显两位女青年一道出发前往延安。到延安后,任其久入陕北公学学习,相继在57队、60队、社会科学部第一班学习。1941年10月,延安民族学院成立,他被编入第一班、研究班学习。除了学习外,他们还参加劳动、军训、体能比赛等,任其久表现突出,综合成绩评比是第二名。在延安的整个学习期间,任其久先后担任过生活干事、生活队长、学习班长、学生会委员、学生会主任、伙食管理员、学校军事干事、供给室主任、总务科长等职务。

  1945年11月,任其久经延安民族学院秘书长薛向晨、教务处长宗群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5月,经鄂托克旗旗委副书记周仁山批准转正,成为一名正式党员。1946年,任其久被调到鄂托克旗召荒一带工作,担任统战副官,主要任务是缉私,封锁边区粮食出口,对当地中下层蒙民群众做统战工作。

  1947年2月,任其久参加了部队,担任伊盟蒙汉支队二中队支部书记、一中队政治指导员等职务。1948年夏天,中共伊克昭盟工委组建内蒙古人民解放军伊克昭盟支队准格尔第一团,任其久担任政治部主任。该团人员混乱,成份比较复杂,任其久上任后,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经过他的疏通、开导、教育,部队的思想素质、军事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战士作战英勇,部队连打胜仗,为保卫新生的准格尔旗人民政权,镇压国民党残余分子及土匪特务,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950年2月,伊克昭盟划归绥远省领导,“准一团”与蒙骑五师合并为伊克昭军分区,任其久以军分区政治部组织科长名义被调到伊盟警备第一师做改造起义部队的工作。不久,伊盟警备第一师与起义部队奇子祥、奇福海等部及伊盟三支队合编为伊盟第一支队,任其久担任支队副政委。

  1951年4月,任其久担任绥远军区干部部组织统计科长、转业干部科长。1954年以后,任其久先后担任内蒙古人事局第一处处长,内蒙古建设厅第一工程公司政治部主任、党委书记,中共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委员会第一书记。1959年11月,任其久担任内蒙古温都尔庙矿务局副局长,1962年8月,担任内蒙古物资厅金属材料处处长,中国金属材料公司内蒙古自治区公司经理等职。

  任其久在“文革”时期惨遭诬陷和折磨。1970年,中央党校举办轮训班,任其久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不顾疾病缠身,积极报名参加,首批出发,带病前往唐山。学习过程中,他克服疾病痛苦,顽强坚持学习,积极参加劳动和班级活动,多次受到连、排领导的表扬。后来在一次学习讨论发言中,任其久突发疾病逝世,年仅56岁。

  (呼和浩特市委党校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