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3日


百眼井村村民期盼一眼爱心井

《北方新报》(2017年2月23日) 05版
  等着喝水的羊
  村民家的水窖
  拉水车和水罐
  用来盛水的容器
  驶向村里的卖水车

  文·摄影/本报记者 徐永生 樊文礼

  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棋盘井镇百眼井村属于典型的干旱地区,村民以养羊为主要经济来源。由于受气候因素的影响,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困难。为了应对干旱缺水的生存条件,该村每户都有一座用来储水的水窖。村民经常要到几公里以外的地方拉水、买水,然后把水储存在水窖里,供日常使用。缺水给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干涸的百眼井

  2016年8月,鄂托克旗旗委宣传部得知本报的蒙牛爱心井活动后,向活动组委会提出了在百眼井村实施爱心井的申请。随后,本报记者与鄂托克旗旗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对百眼井村进行了前期考察,并开始进行户数统计、收集资料等工作。12月中旬,蒙牛爱心井活动组委会工作人员来到鄂托克旗棋盘井镇百眼井村,会同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邬广云一行考察了当地的用水情况。

  百眼井村有一处古井群遗址,分布着80多眼深井,在草原上蔚为壮观。当听到百眼井村这个地名时,让记者联想到的是,有100眼井的地方怎么会没有水呢?据史料记载,成吉思汗征西夏曾屯兵于现在的百眼井村境内,为解决兵马饮水问题,在此约1000米的狭长低谷中凿井数百眼,井水清凉甘甜并且饮用后有提神解毒之神奇功效。后来,牧民们慕名而来形成村落,取名百眼井。也有民间传说,一天,成吉思汗带着108只猎狗,在这片草原上捕猎。时值盛夏,烈日当空,人困马乏,猎狗焦渴。茫茫草原上既没有清泉,又没有水井,成吉思汗心急如火,命兵器巨匠为猎狗一眼一眼地钻井,瞬间钻出108眼井,解了燃眉之急。从此,这里得名“敖楞瑙海音其日嘎”,汉意为众狗之井,后译为百眼井。

  百眼井村地处鄂尔多斯草原腹地,经过数百年的战火侵袭,再加上天灾等诸多因素,数百年前留下的100眼井渐渐干涸并遭到废弃。近年来,由于气候干旱、年降水量稀少、地下水位较深等多种因素,百眼井村人畜饮水都要靠饮用浅层水、买水和外出拉水来解决。

  一年花几千

  甚至上万元买水

  由于地广人稀,百眼井村的住户居住得比较分散,每户之间的距离近则几里,远则十几公里。在村民贺亮子家里,记者看到门口摆放着装水的大桶和拉水的三轮车。贺亮子告诉记者:“我每天要去拉两趟水,往返就需要近10公里的路程,非常辛苦。我家距离拉水的地方较远,一上午只能拉一趟水,遇上用水量大的时候,拉水的人多还得排队,一天的时间几乎都用来拉水了,什么活儿都干不成。”

  说起用水,百眼井村的村民有太多的感触。百眼井村所处位置地势较高,打井非常困难,而且打井得花费2~3万元,一般村民根本承受不起。每户之间距离太远,也不适合搞集中供水,只能一家一户的打井。目前,有不少经济条件好的村民自己花钱打深水井,彻底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然而,还有一部分村民由于居住地较偏远,外出拉水和买水的成本太高,每年光买水就得支付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的费用,对于村民们来说无疑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村民王占林对记者说:“我家人少,养的牲畜也不多,一个月买几吨水也就够用了,一年花费几千元。像养牛羊多的人家,用水量就大了,买水一年就得花个上万元。其实仔细算算总账,买水和拉水的成本也差不了多少。自己去拉水,你得准备车、水罐,加上油费、修理费、人工费和买水的费用,和买送上门的水也差不了多少。总的说来,如果自己家能有一眼井,这些问题就都解决了。”

  家家户户有水窖

  百眼井村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养羊,而养羊的用水量相比养其他牲畜是最大的。所以,这里的家家户户都建有水窖,将拉回来的水储存在水窖里,方便人畜饮用。

  村民武斌胜家的水窖被精心保护起来,水窖周围很干净,窖口用棉被包裹得很严实。武斌胜告诉记者,家里人少的,用水量也小,一般情况下水窖里的水可以用10多天。到了冬天,为了防止水窖里的水结冰,村民们就在窖口处的棉被上盖一层羊粪,给水窖保暖。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由于用水不方便,村民们都自觉形成了节约用水的习惯。洗手盆里只能盖住盆底的水已经发黑了,却不舍得倒掉;洗完脸的水留下洗衣服;洗菜的水再用来饮羊……在这里,真正体现出了水比油贵。当村民听说要捐建蒙牛爱心井了,大家都很高兴,期盼爱心井能够在当地落户,让他们告别缺水的生活。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邬广云告诉记者:“百眼井村主要地下水含水层有三层:第一层为松散表层(第四系)潜水含水层,主要为河谷砂砾石层、山前冲洪积砂卵砾石层及白垩系砂岩风化壳。虽然其含水层厚度小,一般为3~15米,水量受季节影响大,但由于其埋藏浅,开采方便,历史上一度为当地居民的主要用水水源,百眼井曾经开采的就是这层水;第二层为分布不连续的上层滞水,水位埋深25~50米,含水层厚2~7米,受地下水径流及含水层结构影响其地下水水量一般较小;第三层为白垩系含水层,主要由砂岩、砂砾岩组成,厚达100~350米,地下水位一般在50~80米,为承压水与潜水统一的含水体。由于历年地下水水位不断下降,第一、第二层地下水现在已经基本干枯,第三层虽然地下水埋深较大,取水施工难度及成本较高,但是其含水层较为稳定且水量较为丰富,是目前解决当地牧民生活生产用水的主要取水目的层。”

  鄂托克旗旗委宣传部副部长、外宣办主任高世宗对记者说:“我们现在希望蒙牛爱心井能落在百眼井村。要真能把水的问题解决了,就是帮这里老百姓的大忙了,老百姓的日子就好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