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新报雷锋服务 |
| ||
| ||
| ||
文·摄影/本报记者 张学博 郝儒冰 刘 睿
3月5日是第54个学雷锋日。无论是公益协会志愿者,还是供电局维修人员;无论是路政执法人员,还是公安特警……这一天,大家只有一个身份——北方新报雷锋服务队志愿者。当日上午,近百名志愿者组成的北方新报雷锋服务队走进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锡林北路街道办事处各社区,为居民免费提供义诊、供电线路检修等多项服务。同时,结合呼和浩特市创城工作,志愿者们还深入社区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美化居住环境,呼吁大家爱护和保持环境卫生整洁。
活动主题
引人关注
“快看这块大展板,《北方新报》携手新城区锡林北路街道办事处在这里开展学雷锋公益活动呢!”“是啊,我们快去看看吧!”当日9时,在活动现场,记者听到两位市民之间的对话。记者注意到,在锡林北路街道办事处门前,立着一块长4米、宽3米的巨型展板,上面印有北方新报雷锋服务队LOGO,并写有“免费服务送进门 北方新报雷锋服务队帮你忙”的活动主题,下方则写有此次活动的合作参与单位。由于这块展板所处位置非常醒目,过往行人都能够看到上面的宣传内容。据了解,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此次活动中,本报与锡林北路街道办事处专门制作了这块展板。
自去年3月份北方新报雷锋服务队公益活动启动以来,锡林北路街道办事处作为本报的合作单位,先后与本报多次合作组织公益活动。在此次活动中,该办事处工作人员提前深入辖区的各小区进行走访,并为志愿者们准备好了活动所需的各种工具。
锡林北路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闫文娟告诉记者,锡林北路街道地处呼和浩特市中心地段,辖区内既有火车站、汽车站,也有大型批发市场,环境卫生问题比较突出。为了改善辖区环境面貌,街道办事处已经成立了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并制定了整治方案。通过各方努力,现在辖区的环境卫生有了明显改善。“然而,要想达到环境卫生工作整体水平上台阶,仅仅依靠清理和整治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广大市民共同维护和保持。在此次开展的活动中,新报雷锋服务队的近百名志愿者以身作则,践行雷锋精神,进而倡导更多的人参与到环境整治工作中来,为呼和浩特市创城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闫文娟说。
随处可见红马甲
学雷锋不分年龄
当日,在锡林北路街道办事处内外,随处可见北方新报雷锋服务队志愿者忙碌的身影:在办事处门前,内蒙古万里行公益协会会长穆永俊正在向居民们发放书籍《雷锋班的故事》;在办事处一楼大厅,志愿者正在为居民理发、义诊;在附近的小区内,不少志愿者在清扫卫生。虽然他们从事着不同的志愿服务,但是他们都穿着统一的服装——印有“新报雷锋服务队”字样的红色马甲。
为了把将志愿行动进行到底,让雷锋精神长驻身边,在北方新报雷锋服务队成立一周年之际,作为本报合作单位的呼和浩特供电局专门定制了100套印有“新报雷锋服务队”字样的红色马甲,以便于志愿者们参加活动时统一着装。
学雷锋不分年龄
“您好,听说你们在征集学雷锋的志愿者,算我一个……”3月3日,81岁的靳老先生给本报热线打来电话说。咨询了活动详情后,老人记下了活动时间和地点,表示会准时前往。3月5日上午,老人果然准时来到现场。只见他先是在活动场地帮忙进行准备工作,之后和志愿者与老年居民交流起健身养生之道。
通过攀谈记者得知,老人名叫靳长安,今年81岁,是呼和浩特市的一名退休工人。他告诉记者,《北方新报》创刊至今,他每年都会订阅。作为一名忠实的读者,多年来他一直关注着《北方新报》举办的各种公益活动,还参与了其中的植树公益活动、北方新报达人秀等。“在我们那个年代,大家都以雷锋为榜样,这样的精神一直传承到现在。我认为,只要有心,学雷锋不分年龄,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也是助人为乐。”靳长安说。
活动当天,还有一位小志愿者,跟着爸爸妈妈来到现场。这位小志愿者名叫田薏泽,只有两岁。活动中,田薏泽表现得很积极,爸爸清理垃圾,他跟着捡拾;妈妈擦玻璃,他拿着抹布跟着擦……田薏泽的妈妈韩红霞告诉记者:“在孩子面前学做雷锋,虽然事情不起眼,但是我们用行动教育了孩子。我相信,这样的教育方式必将成为他人生的财富。”
文明劝导 共守家园
活动中,志愿者们纷纷劝止居民乱扔杂物、攀折花木、践踏草坪、破坏公共设施等不文明行为。在活动现场,来自新城区第一幼儿园的志愿者马文娟、王婧、白小红格外引人注意。她们3人组成一个团队,一边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一边向居民们发放“整治环境”倡议书,还挨家挨户进行文明劝导。“老奶奶,爱护我们居住的环境,首先要从我们自身做起。您出门买菜的时候,一定要自己拿购物袋,不要再用一次性塑料袋。”在劝导时,居民们被她们积极向上的精神所感染,纷纷说:“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共同守护我们的家园。”
马文娟对记者说:“雷锋的名言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雷锋所倡导的钉子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性。我们作为幼儿园教师,已经是第二次参加这样的活动了。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把雷锋的奉献精神、螺丝钉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带到幼儿园里,教导孩子们成为乐于助人、乐于奉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