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3日


知识产权驱动科技强国三大看点

《北方新报》(2017年3月13日) 15版

  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顶梁柱”,知识产权为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力支撑。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完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体系。

  知识产权将如何从全链条把“软资本”打造为创新“硬拳头”?相关管理体制改革将如何放好创新的“源头活水”?  

  

  创新“含金量”再提升

  

  中国特色、世界水平,我国的创新速度令世界瞩目。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去年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00万件,技术交易额超过1万亿元。“十二五”时期,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118.9万件,比“十一五”增长了1.5倍。

  《“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指出,到2020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将从2015年的6.3件增加到12件,国际专利申请量将从2015年的3万件增加到6万件。

  创新活力的激发呼唤聚集创新要素的制度“保驾护航”。今年,我国将试点构建促进市场主体创新发展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指导市场主体全方位、立体化保护知识产权。

  

  构建“大保护”格局

  

  “保护产权就是保护劳动、保护发明创造、保护和发展生产力。”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依法保障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公民财产权,激励人们创业创新创富。对于侵害企业产权的行为,必须严肃查处、有错必纠。

  《“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中提出,要构建公正高效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系,完善行政和司法保护两条途径有机衔接的保护模式,推进跨部门、跨领域、跨区域执法协作。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党组成员丁荣余说,要按知识产权发展规律和管理规则将内在要素聚集,产生“化学反应”,同时正确处理好知识产权与其他经济部门的协同关系。

  

  叫醒知识创富

  

  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知识产权这座桥梁从提升全链条价值发力,打通的是创造与运用的良性循环“动脉”。《“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强调,促进知识产权高效运用,突出知识产权在科技创新、新兴产业培育方面的引领作用,加大高科技含量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力度,创新知识产权运营模式和服务产品。

  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多地正在探索知识产权运用创新,未来将加强“知识创富”,使价值实现新模式不断涌现。

  (据新华社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