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4日


邸力:土默川走出的女革命者

《北方新报》(2017年3月14日) 15版
  邸 力

  ◎呼和浩特革命人物{60}

  邸力,回族,又名邸俊容,1914年3月31日出生,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人。

  邸力的母亲是道台的女儿,出嫁不久,丈夫病死,守寡到32岁,嫁给萨拉齐一个回族男人,因为不能生育,就抱养了邸力。她要求女儿遵从封建礼教,让她跟着阿訇学习《古兰经》,后来把邸力许配给一个马姓回族青年续弦,可是邸力以正在读书为借口拒绝结婚。

  1931年,邸力因为参加轰赶校长的学潮被开除,未婚夫也上门解除了婚约。邸力的母亲再次强迫她嫁给一个军人,她表示拒绝,母女俩发生冲突,年仅17岁的邸力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坐上开往北平的火车。夏天,邸力考入北京中华中学,领到30元奖学金,从小娇生惯养的她很快就花光了钱,开始做家庭教师维持生活。寒冬腊月,饥寒交迫,她的情况引起了在学校教英文的北平师大进步学生刘丹顿的注意,他不仅在生活上帮助邸力,还给她送来许多进步书籍。邸力开始接受革命思想,参加进步活动,在刘丹顿的介绍下,加入北平左翼剧联的“苞莉芭”(俄语“斗争”的意思)剧社。

  1932年6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北平文化总同盟”派出于伶、李佩衡、邸力等人率领苞莉芭话剧团来到归绥进行公演,宣传抗日救亡,揭露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同时,他们还有一个秘密任务,是接受河北省反帝大同盟的指示,帮助绥远地区建立反帝大同盟。苞莉芭话剧团在归绥旧城大观园剧场演出了话剧《工厂夜景》《无线电急奏》《瓦刀》《血夜》等剧目。演出三天,每天两场,场场爆满。这些话剧形象的向人们宣传了抗日救亡斗争,揭露了国民党的消极抗战政策。

  当时,中共地下党员、绥远省立第三小学的教师杜如薪和苏谦益用自己微薄的薪水创办了一个油印革命刊物《血腥》,揭露日本在东北的血腥屠杀,号召绥远人民抗日救亡,影响很大。邸力通过中山学院的马麟(后来叛变)与杜如薪和苏谦益取得了联系。一个星期天的下午,于伶、李佩衡、邸力在归绥城北的公主府和杜如薪、苏谦益、马麟见了面,他们走进一座大仙庙,开始秘密讨论建立绥远反帝大同盟的事宜。大家经过研究,决定在河北省反帝大同盟的领导下,成立“绥远反帝大同盟”。

  邸力返回北平后,等待她的是学校“品行丁等,令其退学”的通知,她再次失学。不久,她认识了共产党员苏啸中。1932年8月,苏啸中介绍邸力加入中国共产党。秋天,邸力参加纪念“九·一八”一周年游行活动,在沙滩红楼被军警围困,邸力拿起一根木棍与军警搏斗,头部受伤后被捕,后来北平学联组织罢课,才把邸力等人放了出来。党组织安排她在北京西城做传递文件的秘密工作,她以刘丹顿家属的名义住进宣武门外繁峙会馆。刘丹顿是山西省崞县人,也是邸力走上革命道路的领路人,共同的革命理想让两位青年产生了爱情之花,第二年两人结婚。1933年底,邸力刚生完女儿半个月,为了不受牵累,他们把女儿送进育婴堂,后来得知女儿很快夭折了。由于北京形势险恶,邸力和刘丹顿转移到天津。1934年,天津出了叛徒,他们转移到上海。可是上海党组织也遭到破坏,一天深夜,敌人逮捕了邸力和刘丹顿,他们进巡捕房的第二天,邸力生下一个男孩。1935年7月,他们抱着孩子出狱,转辗太原、北平、归绥,邸力又生了一个女孩,由于无力抚养也送进育婴堂,很快夭折了。为了生活,邸力经宋之的介绍,进入西北影业公司当了演员。

  1937年6月,邸力带着三岁的儿子到上海参加抗日演出活动。“七·七”事变爆发后,全国掀起抗日救亡热潮,邸力参加了爱国人士组成的“抗日救亡演剧队”,准备奔赴各地巡演。演剧队规定不能带孩子,邸力只好把儿子寄养给别人,跟随演剧队离开上海。先后在南京、武汉、开封、郑州、西安等地巡回演出,1938年4月到达延安。1939年初,邸力调到刘丹顿所在的晋西北战地动委会工作,后来又调到120师“战斗剧社”,经常到抗日前线为八路军演出节目。1940年,刘丹顿在吕梁地区对日寇反扫荡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34岁。1941年,邸力因病回到延安治疗。抗战胜利后,她在华北大学文工团当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邸力和在延安认识的吴波一起来到北京,两人组成了新的家庭。吴波历任中央财政部副部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中央财政部部长、党组书记。可喜的是,邸力终于找到了当年离开上海时寄养给别人的儿子,她把儿子接到北京读书,经常让儿子回到杭州看望年迈的养父养母,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母子俩也曾多方查找刘丹顿的亲人,可是没有找到。

  50年代,邸力先后在影片《吕梁英雄传》《儿女亲事》《新儿女英雄传》《祝福》《林家铺子》中塑造了各种角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她很少扮演主角,更不争名逐利,总是任劳任怨,兢兢业业。1955年,北京电影学院成立,邸力参加了苏联专家执教的进修班,后来留校任教,1960年,她被评为副教授。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她无所事事,心里非常痛苦。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邸力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但仍然坚持讲课,培养了大批优秀电影工作者。1979年,全国妇联授予邸力“全国三八红旗手”。1991年和1992年,邸力分别获得了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电影教育“金烛奖”等特别荣誉奖。2004年,邸力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呼和浩特市委党校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