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6日


汽车消费投诉前三:售后 合同 质量

《北方新报》(2017年3月16日) 14版

  在中国消费者协会最新通报的2016年汽车投诉中,共收到受理汽车产品(含零部件)投诉15247件,投诉解决率为78.84%,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8848万元。按投诉性质划分,汽车售后服务、合同争议、质量投诉位列前三,三者总和超过投诉总量的70%。

  根据全国消协的通报,在2016年汽车投诉中,售后服务投诉案件4164件,合同投诉3748件,质量投诉3670件,价格投诉486件,安全投诉69件,虚假宣传投诉182件,假冒投诉144件,人格尊严投诉13件,计量投诉9件,其他投诉3178件。售后服务问题、合同争议和产品质量是引发投诉的主要原因,超过投诉总量的70%。

  在被称为投诉重灾区的售后服务领域,投诉主要集中在同一质量问题多次维修,平均占比33.96%、不履行三包义务的投诉占到了24.74%。消费者的具体投诉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维修水平不高;二是无法落实售后承诺;三是维修保养价格不明示、不透明、乱收费。

  在购车过程中的合同投诉量在2016年依然居高不下。投诉主要集中在合同违约行为占55.28%,不平等格式条款比例为4.32%。合同类投诉问题表现为:一是购车不签订书面合同或提车后购车合同收回;二是合同不规范,对车辆交付时间、配置标准等售后服务条款轻描淡写,混用定金和订金造成双方权利不对等;三是签订合同不履约;四是部分汽车销售人员为了业绩和提成,口头承诺购车优惠或补贴,车辆售出后不兑现承诺。

  尽管J.D.Power发布数据称,2016年中国汽车质量普遍得到了很大提升,但质量问题投诉依然在去年的投诉中位列第三名,主要集中在产品性能(32.58%)、不合格商品(6.92%)和失效、损毁或灭失(18.75%)三方面。具体表现有:一是发动机、变速箱、仪表板等主要部件出现故障;二是异响、异味、异常抖动等争议大的问题;三是汽车轮胎早期磨损、爆裂等现象。此外,汽车质量问题还涉及检测鉴定问题,消费者维权比较困难。

  从投诉品牌归属划分,2016年自主品牌汽车的投诉量为2332件,占全年投诉总量的14.89%,排名第一;德系品牌汽车投诉1754件,占全年投诉总量的11.20%,排名第二;美系品牌汽车投诉1558件,占全年投诉总量的9.95%,排名第三。从各汽车品牌投诉量上看,一汽-大众、长安福特、别克、上汽大众、东风日产、北京现代位居前六位。

  (据《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