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6日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

《北方新报》(2017年3月16日) 04版

  (上接3版)政府确实管了一些不该管、也不应属于自己管的事情,它束缚了市场主体的手脚,降低了行政效率,甚至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因此,我们必须进行自我革命,刀刃向内,我一直说要用壮士断腕的精神坚韧不拔地推进这项改革,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不管有多大阻力,要相信我们有足够的韧性。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三位一体的,也就是政府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事中事后监管和优化对人民群众的服务上,把市场的准入放宽了,那就要为市场主体公平竞争营造环境。对那些假冒伪劣、坑蒙拐骗、侵犯知识产权以及涉及食品、药品、环保等群众密切关注的违法违规问题要坚决查处。我们要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让群众少跑腿、少烦心、多顺心。要把更多的力量用于扶贫攻坚、棚户区改造、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等诸多民生关注的方面。

  简言之,就是要向依法依规的市场主体发出“前行、前行、再前行”的信号;向依靠劳动创业创新者亮起“可以、可以、再可以”的绿灯;对那些违法违规不良行为,就要及时亮出黄牌,甚至出红牌罚他下场。

  日本经济新闻社记者: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先生从今天起访问日本,之后他还要访问中国和韩国。外界认为此访的重点之一是讨论朝鲜半岛问题。当前,朝鲜继续试射导弹,推进核武计划,导致东北亚局势非常紧张。在此背景下,中国打算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和行动来缓解紧张的地区局势?中方将如何同日本等相关国家合作,解决朝核问题。

  李克强:中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立场是明确的、一贯的,坚持实现半岛无核化,坚持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对于联合国安理会已经通过的相关决议,中国一直态度鲜明,而且是全面严格执行。中国始终是核不扩散体系的坚定维护者。

  的确,近来半岛乃至东北亚出现了一些紧张的气氛,紧张很可能会导致冲突,会使相关各方都受损。我们希望的是,各方共同努力,把紧张的气氛缓和下来,使大家都回到对话的轨道上来,最终解决问题。按常理说,谁也不愿意自己的家门口整天闹个不停。

  中央电视台记者:您常说就业是民生之本。有报道说,您每个月在看经济指标的时候,非常关注就业的变化。我们看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您特别提到今年我国的就业压力加大。请问总理,今年会不会出现群体性的失业问题?

  李克强:可能稍加注意你们就会发现,在政府工作报告所提出的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当中,有一项是抬高的,那就是今年我们要新增城镇就业1100万人以上,比去年的目标增加100万人。我们之所以要有6.5%左右的经济增速,稳增长主要还是要保就业。因为就业对我们这样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是最大的民生。就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财富增长的来源,也是居民收入的主渠道。我们这几年一直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已经连续4年实现新增城镇就业1300万人以上,今年更是强调就业优先,就是要保证能够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把失业率控制在较低的水平。

  这几年我们一直处在新成长劳动力的高峰,今年的就业压力仍然比较大,光高校毕业生就达795万,创历史新高,还有500万左右的中职毕业生,加上去过剩产能需要安置几十万转岗职工等等。我们要营造有利于创业就业的环境,不是靠政府去提供“铁饭碗”,而是让人民群众用劳动和智慧去创造或者说打造“金饭碗”。这几年我们就是通过创造岗位,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这里,我想请外国记者朋友能够多报道中国的就业岗位是靠自己创出来的。

  我们完全有能力扩大就业,不会也不允许出现大规模群体性失业,对于一时不能就业、生计没有着落的群众,政府会负起责任,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今年是本届政府的收官之年。您认为过去四年多最重要的成就是什么?最难攻克的又是什么?

  李克强:你问的问题虽然简短,但比较大。如果说到四年来施政的主要成果,那就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上下共同努力,我们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中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始终是中高速增长,四年来增速波动也就是1个百分点左右,可以说是平稳的。而且这不是靠“大水漫灌”的强刺激来获得的,而是通过推动产业、消费升级,使经济结构优化取得新进展,通过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出现向好势头,更重要的是带动了5000多万人的城镇新增就业。

  这几年,我一直听到中国经济会“硬着陆”的声音,可以说不绝于耳。去年在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出现7年来增速最低的情况下,中国仍然保持中高速增长。这几年的实践可以证明,中国经济“硬着陆”论可以休矣。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我们会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并迈向中高端水平。

  当然,并不是说我们没有问题和挑战,所以要推动改革。说到最难的,还是在深化改革方面。比如说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这不仅会触动利益,而且要触动灵魂。要让权力不能任性,就得把那些不应该有的权力砍掉,有些涉及到部门利益,要压缩寻租空间。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从中央政府一直到地方、到基层,都要这样做,要打通“最后一公里”。

  我到有的地方去看,在简政放权中一次封了109个公章,用一个公章代替。中国太大,不知道类似公章过多的情况哪些地方还有。你们可能也都记得,在前几年两会上,曾有人展示了一个项目审批“万里长征图”,据说现在变成“百里”了,百里也不短啊,还要继续推进。我前面已经讲了,不管有什么样的阻力,我们都有足够的韧性推动改革。改革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让群众得到实惠。为政之要就是要舍小利、顾大义、顺民心。

  《深圳特区报》记者:去年10月您到深圳参加“全国双创周”主会场的活动。据统计,一周之内有50万人参加了这次活动,场面非常火爆。过去一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现在共享经济发展也很快,但是也有人有不同的看法。请问总理,您觉得“双创”的热情会持久吗?

  李克强:“双创”可以说是应运而生,在全球化、“互联网+”的时代,我们推动“放管服”改革,促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3年多来,每天平均有4万个以上市场主体注册登记,相当于每年新增1000多万个。我和有些外国的领导人谈到这件事,他们很惊讶,这相当于他们国家中小微企业的总量。其实“双创”不仅是中小微企业的事,也是大企业的事,现在许多大企业也在推动“双创”,在线上创造很多众创空间,让线上的工人当创客,和订单背后的市场需求结合起来,更适应消费者的需要。“双创”覆盖了一二三产业、大中小企业,有着很强的生命力。

  “双创”不仅带动了大量就业,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它也是一场改革,因为它抓住了“人”这个生产力当中最重要的因素,让人的聪明才智和活力充分展现出来,让大家有改变命运、获得纵向上升的平等机会。它也创新了生产模式,许多新业态,像共享经济、“互联网+”等等,可以说层出不穷,这些新业态有的是新旧动能转换过程当中产生的,新旧嫁接,有的是“老树开新花”,总的看它适应了市场的需求,适应了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的要求。

  另外,新业态的成长也倒逼了政府职能转变。确实,这些新业态很多是过去未知的,有争议是正常的,我们还是要以开放的态度、包容的理念审慎监管,促使它们健康发展。

  我一直在想,也一直这么认为,中国有1.7亿受过高等教育和拥有高技能的人才,与近8亿的劳动力结合起来,能创造的财富,激发的能量是难以估算的,也会给市场,包括世界市场带来巨大的机遇。中国人民勤劳智慧,有着追求美好生活的不竭动力,政府就是要创造环境,让人民群众创业创新的热情持久不衰。当然“双创”和许多新事物一样,发展过程当中一些方面、一些企业会遇到曲折,但是大方向是正确的。

  凤凰卫视记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您首次提到了“港独”问题,指出“港独是没有出路的”,这是否意味着政策上会有什么变化?比如在落实“一国两制”这个原则问题上是否会更加强调“一国”而弱化“两制”?或者以后中央对香港的支持会减少?

  李克强:对“一国两制”的方针要全面理解和执行,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说了,“一国两制”的实践要不动摇、不走样、不变形。

  至于说支持香港发展,中央政府会不断地加大力度,继续出台许多有利于香港发展、有利于内地和香港合作的举措。比如说去年我们出台了“深港通”。我们要进一步探索开放债券市场,这是国家的需要,香港也有平台。我们准备今年在香港和内地试行“债券通”,也就是说允许境外资金在境外购买内地的债券,这是第一次。香港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这有利于维护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有利于香港居民有更多的投资渠道从而受惠,有利于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

  俄通社-塔斯社记者:请问您如何评价中俄关系?两国是否能够在世界经济不稳定、能源价格波动的背景下取得经贸关系发展?

  李克强:说到中俄关系,两国互为最大的近邻,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不仅有利于地区,也有利于世界。去年两国元首多次会晤,达成许多重要共识。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多年来一直如期举行,这本身表明了中俄关系的稳定性。

  至于说到两国的经贸关系,这些年世界经济复苏低迷,贸易增长乏力,中俄经贸合作由于能源价格下跌等因素也受到一些影响。记得在去年记者会上,我曾经说希望中俄经贸合作当年能够有转折性变化,现在应该说实现了,当然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特别是今年前两个月,中俄贸易额有大幅增长,这表明中俄双方经贸合作的潜力很大,互补性很强,双方所设定的经贸合作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财新杂志记者:现在人民币汇率有一定的下跌压力,但是要稳住汇率,要么就是消耗外汇储备,要么就要加强外汇管制。您如何看待汇率下跌、外储下降或者外汇管制的代价?这几害相权您会作何选择?

  李克强:首先关于汇率。去年因为国际货币市场动荡,特别是美元走高,许多货币尤其是主要国际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大幅度贬值,而人民币汇率贬值幅度是比较小的。我们不希望通过贬值来增加出口,这不利于企业转型升级。我们也不希望打贸易战,这不利于国际贸易和货币体系的稳定。我们坚持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可以说在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大的情况下,我们保持了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当然,这也得益于中国经济基本面向好。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是对国际货币体系稳定的重要贡献。

  至于说到外汇储备,中国是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合理的外汇储备规模到底需要多少,这有一个实践探索的过程。总之,我们的外汇储备是充裕的,是足以支付进口和满足短期偿债需要的,远远高于国际标准。

  说到我们对于用汇进行真实性、合规性审查,实际上这是法律法规早就规定的。我在这里明确,企业正常的用汇、居民到国外求学旅游等的合理用汇是有保证的。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是有分量的,汇率会保持基本稳定。

  (下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