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7日


预付卡,优惠还是陷阱?

《北方新报》(2017年3月17日) 15版

  洗车50元一次,办卡500元25次;去游乐园单次70元,办卡500元10次;饭店会员卡,充值10000元返2000元,类似情况在生活中很常见,消费者不知不觉地就办了不少预付卡。这些预付卡是优惠还是陷阱?如何才能避免风险?近期,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了“预付式消费”调查体验活动结果,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长春、南宁、杭州、武汉、成都、西安和济南10个城市的美容美发、教育培训、洗车、洗衣和健身等5个行业的调查发现,预付卡办理存在近半商家无资质、不签合同、合同存在霸王条款等问题,消费者需要提高警惕。

  

  无证商家跑路无从追责

  

  在上海“尚彩美容美发院”,记者看到其服务项目表上标有提供各类生物理疗服务项目如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等,但其营业执照上标注的经营范围仅有美容、美发服务。也就是说,这家美容院没有开展理疗的资质,消费者如果选择这样的商家办理预付卡,服务质量可能得不到保障。

  中消协调查结果发现,经营主体不合法总体问题率达到46.0%,主要存在商家超出其合法经营范围、卫生许可证和经营场所使用期限展示度低等方面的问题。

  以洗衣行业为例。《全国洗染服务纠纷解决办法(试行)》中规定,经营者应当在营业场所醒目位置悬挂营业执照,明示服务项目、服务价格以及投诉电话等,接受执法部门及消费者的监督。相对于其他行业,洗衣行业三项证件均未展示的比例较小,占到总数的13.3%,但没有一家洗衣店展示卫生许可证。

  中消协提醒,消费者办理预付卡之前,一定要核验商家的工商营业执照和相关证照,可登录下载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一旦发现该商家没有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千万不要办理预付卡,因为这些非法经营的商家一旦跑路,对无经营资质的商家消协无法介入,工商部门也无法登记立案,将对消费者利益造成重大损失。

  

  超半数商家不签订合同

  

  办卡过程中,消费者最容易忽视的问题是签订合同,经常一手交钱一手拿卡,没有与商家签订任何形式的合同。

  签订预付卡购卡协议是商家的法定义务。《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中规定,发卡企业或售卡企业应公示或向购卡人提供单用途卡章程,并应购卡人要求签订购卡协议。发卡企业或售卡企业应履行提示告知义务,确保购卡人知晓并认可单用途卡章程或协议内容。然而,在调查中,当调查员主动询问是否有合同时,52.0%的商家明确表示不签订任何形式的合同,仅有口头约定。消费者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美容美发、洗衣、洗车行业情况尤甚。

  在北京体验的15户商家中,有10户不与消费者签订任何形式的合同或协议,只有口头约定。在其他城市中,成都仅有1家商家签订合同,不签订合同的比例达到93.3%,问题最为突出。

  

  霸王条款侵害消费者利益

  

  有合同在手,消费者也要学会判断是否合理。许多商家制订的合同内容不完整,合同条款标示不详,甚至还有许多霸王条款侵害消费者正当利益,使得消费者后期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合同中,商家最易忽视提供纠纷解决办法及企业注册信息。数据显示,“纠纷处理及违约责任”未提及率达到60.7%,企业“备案编号”未提及率达到60.0%。这样的合同既无法保障消费者在遇到纠纷时有条款可依,又无充分证据向相关部门投诉,对消费者非常不利。

  在签订合同的商家中,也有15%的商家合同中存在“公司保留最终解释权”、“导致人身伤害/物品丢失概不负责”等不合理免责声明。

  另外一个最常见的霸王条款是“本公司对此卡拥有最终解释权”。2010年11月13日,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合同违法行为监督处理办法》中明确规定:经营者与消费者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经营者不得在格式条款中排除消费者依法变更或者解除合同、解释格式条款等六项权利。按照该办法,“解释权归商家所有”等条款均为无效。(据《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