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5日


珍贵的《生命之果》

《北方新报》(2017年3月25日) 12版

  ◎悦评

  张茂今年八十高龄了,与我不曾谋面,只是通过电话。不久前他请《北方新报》记者给我送来他刚出版的作品《生命之果》,这本由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小说、散文、诗歌合集,是他半个世纪文学创作的总结,是他生命结下的珍贵果实。

  张茂于1937年出生在大青山深处的武川县,从小在乡村成长,读过私塾,打下了古文基础。后来读到高中二年级,因家庭生活窘困被迫辍学,接着务过农,当过工人。在坎坷艰辛的人生旅途中,支撑他精神与情感的就是他对文学的热爱。他早在1965年就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先后发表作品达60多万字,他有许多作品还获了奖。为了深造,提高写作水平,他还在1985年参加了自治区成人自学考试,1987年他50岁那年,获得汉语言文学大专学历,在当年也算是个奇迹。

  张茂认为,文学,首先是也应该是当代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所以,他在本书中的作品恪守着现实主义审美风范,他的小说直接体现为对写实性故事的高度尊重,他在叙述中严格以现实生活为依托,强调故事的有头有尾,追求完整性与情节性,讲究“无巧不成书”和人物性格的鲜明突出,人物命运的曲折引人入胜,有着稳定的时间和空间感。读者从他的作品中能感受到新中国的历程,由于他能始终用反思的眼光审视他所经历的往事,也就引导读者深刻地反思历史。在他的十几篇小说中,我喜欢《做人难,人难做》,张茂从主人公对待生活琐事的态度来挖掘人性,来审视人的灵魂的优劣。这让我不禁联想起古今中外许多经典短篇小说,张茂这一篇与它们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张茂是一位严肃认真的作家,能看出他对文学理论有过深入的研究,并运用到创作实践中。无论创作小说或者散文,他都力求思想性与艺术性两方面都能取得优异成果。他的作品的主题都是歌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充满良知与正义感。他并没有因此而忽略艺术性。他很注重对形式感的准确把握,无论是整体结构的布局或是对情节的编织,都有着恰到好处的控制,从而产生出载意的深广性,给文本在审美上带来较大的想象空间,提供给读者解读的广阔性。

  读着张茂的作品,我能时刻感受到他在艺术表达上强烈的智性特点。无论是叙述视角的选择,还是话语修辞的运用,都表现出新鲜生动的艺术创造力,以叙事的技巧性来精确完美地反映出他对人存在的感悟与思考。

  张茂到了耄耋之年仍在坚持文学创作,这种坚守事业的持久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希望以写作为生的的作家和作者都能够活到老、写到老。写到这儿,我想起了前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金蔷薇》一书中所写的一段话:“我曾经生活、工作、恋爱、受苦、期待、幻想过,只知道一件事情——迟早,在成年的时候,或者甚至是在老年的时候,我一定会开始写作,不过完全不是因为我给自己规定了这样一个任务,而是因为我的生命要求我这样做。并且因为文学对我说来是世界上最壮观的现象。”文/李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