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9日


莫以恩人自居

《北方新报》(2017年3月29日) 16版

  ◎感慨人生

  我们这代人从小受着“助人为乐”的教育,把帮助别人当做最大乐趣。可是生活中有些事很怪,你明明为一个人做了那么多事,不但没有得到别人的感激,有时却让那个人离你渐行渐远。

  当我们对这种现象不能理解,委屈甚至愤慨时,却从来没有意识到——我们并没有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我们只一味地考虑付出是好事,从来没注意自己的态度,处处以一个施舍者自居,无形中给对方施加了很大压力,让对方越来越感到不自在,见到你愧疚感就会油然而生,时间长了自然会敬而远之。

  若干年前,学校让班主任为学生申请特困,我想起学生衡衡,妈妈是精神病人,爸爸刚下岗,于是我打电话到他家索要申报材料,出乎意料的是他爸爸拒绝这样的申报,“老师,我们家一点也不困难,你把指标留给别人吧!”只留下电话那端惊讶的我。

  最好的帮助是让别人感觉不到,很自然,保护对方的自尊心。朋友是某个项目的咨询培训老师,有一次发现咨询者穷困潦倒,他打开日记本,微笑着说:“您真幸运,恰好是我的第一百名咨询的客人,是免费名额。”很自然地把钱还给了这位咨询者。

  当我们的热情遭遇冷淡时,别再妄自菲薄,适当地与人家保持点距离,可能会让对方感到更安全,没有所谓的恩人,手留余香的感觉不更好吗?难道别人的滴水之恩你都一一涌泉相报了吗?淡然平和的心态彼此都会感到轻松。虽然“给”比“拿”更愉快,但是给予的过程何尝不是另外一种获得?有时候,还可以在某些方面示示弱,让你曾经帮助过的人有个机会帮帮你,赠予者、获得者之间的角色互换,可能会让对方心里感到更轻松愉悦,何乐而不为?文/李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