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海上 打鱼汉 |
| ||
| ||
| ||
| ||
| ||
位于乌拉特中旗的牧羊海是巴彦淖尔市的第二大湿地,渔业资源丰富。牧羊海境内的刘铁海子,有位打鱼的汉子徐荣强,是远近闻名的捕鱼能手。2009年,徐荣强离开妻女,独自来到距离五原县城30公里远的牧羊海安营扎寨,经营起近万亩大的刘铁海子,正式开始了他的渔民生活。一晃8年过去了,51岁的徐荣强依旧在刘铁海子打鱼为生,凭借着过硬的捕鱼本领和良好的信誉,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人物,甚至有不少外地人专门慕名而来买鱼。3月26~27日,记者来到牧羊海,采访了这位打鱼的汉子老徐。
戏水捕鱼
四十载
■成长历程
戏水捕鱼
四十载
老徐爱鱼,更爱抓鱼。
老徐的老家在当时的五原县锦旗乡先进村(现在归属于套海镇),黄河从他家门前两三公里远的地方蜿蜒流过。打五六岁起,老徐就跟着父辈们在河汊子里戏水、抓鱼。由于那个年代河里鱼多,加之所处地理位置特殊,这里的男人们几乎个个都是捕鱼高手,因此,还不到10岁,老徐就练就了一手好功夫,只要水不是太深,小点的鱼他徒手就可以抓住。到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使用上了鱼罩、渔网、抓网、鱼叉等捕鱼工具,每次抓鱼效率总是比别人高。所以,还不到18岁,老徐就已经成了家乡远近闻名的打鱼汉。
在五原县某机关工作的刘圈与老徐同村,他长老徐几岁,对老徐痴迷捕鱼的事了解甚多。“那小子,太爱逮鱼了。”他向记者介绍,小时候,老徐为了抓鱼,根本没有时间观念,农村人夏天到中午要歇晌,老徐这个时候却常常在河汊子或沟渠里抓鱼,父母担心儿子的安全,常常休息不好,老徐也为此挨了不少打骂,但他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只要见了水就挽起裤腿下去摸鱼。
说起老徐抓鱼的事,他的初中同学张国刚印象深刻:上初二的一天,刚吃过午饭老徐就不见了踪影,直到下午第二节课,听到教室门外有人喊“报告”,老徐才脏兮兮的出现在教室门口,只见光秃秃的头上到处沾着泥巴,裤腿还往下滴水,原来,老徐又去渠沟里摸鱼了。“摸鱼归摸鱼,总不能耽误学习吧?”对于老师的提醒,老徐从来没有放进心里去。
就是在这种与河为邻,与鱼相伴的日子里,老徐在家乡读完了小学和初中。高中没考上,老徐便回了家,准备务农。父母担心儿子吃不了种地的苦,就托人给老徐谋了一份水利上的差事。兜兜转转,还是没离开水,老徐又过起了与水和鱼打交道的日子。
与海相看两不厌
■安营拓荒
与海相看两不厌
3月26日,记者驱车沿牧羊海环海公路前行发现,刘铁海子一望无际,满眼都是海水和水草,老徐的“营寨”就在刘铁海子东岸,显得孤零零的,主体建筑是一栋破旧不堪的砖房,院里悬挂着各种渔具。砖房南侧是新建的一套活动板房,板房旁边是两个人工挖开的鱼池,几个大铁笼子放在水里,不时发出鱼儿翻动的声响。
“刚来时,海子里除了水,就是草,而且淤泥很深,这既不利于鱼类生长,捕起鱼来也相当困难,我首先开辟了多条互相连接的航道,又逐年对海子进行清淤,现在基本上畅通了,而且鱼类的繁殖和生长也快了。”在一间点着火炉子的屋子里,老徐与记者相对而坐,他告诉记者,这栋房子是牧羊海牧场30多年前盖的一处老房子,当时供放牧和打鱼的工人使用,后来废弃了好多年,他来了以后重新修整了一下,一间不大的房间,既是办公室,又是卧室,夏天蚊子多,冬天冻得待不住,晚上是最难熬的。但是老徐一点不觉得苦,因为空气好,景色好,每天看着就赏心悦目。
8年来,老徐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海上,观察渔情、水情,即使冬季结冰封海,他也要骑着摩托车转海绕一圈。为此,有人还和他开玩笑说:“每天看甚了,还怕有人把海子搬走了?”
打鱼是个辛苦活,前一天傍晚把网下到海里,第二天7时左右起网,然后把捕到的鱼装进船舱运到岸边,按草鱼、鲤鱼、鲢鱼、河蟹等不同品质分隔开来,等候顾客来买。剩余的拉回去,放到鱼池里的铁笼子等待出售。老徐既是老板,又是工人,有时候遇上活儿多人手不够,他就亲自上阵,划船、下海、卖鱼、晒网,什么都干。由于每天浸泡在海水里,风吹日晒,他的脸色和手指都比一般人显得黑红而粗糙。
“这是‘鱼把头’陈为安;这是丫头杨俊霞,是个厨子;‘强子’柴普强,划船的,‘五子’白五……”到了吃晚饭的时间,老徐专门向记者介绍了他的团队成员,他说,他们一般各司其职,忙将来互相帮助。记者看得出,他们像一家人,处的其乐融融。
跟着“把头”去打鱼
■记者体验
跟着“把头”去打鱼
在老徐的安排下,记者对海上打鱼进行了全程式体验。
3月26日18时许,记者乘坐白五驾驶的小机船,跟随“鱼把头”他们一行2人划的小木船从入海口行驶了大约300多米时放慢了速度,然后边走边停,“鱼把头”左手抓着渔网,右手抖开并将网下入海中,一圈下来,150米长的渔网就全部下完了,前后还不到1个小时。次日6时40分,记者随同他们再次入海,只见“鱼把头”循着前一天下的网从头熟练起网,每当上网鱼多的时候,“鱼把头”还高兴地把这段网提得老高,待到最后一截渔网收网,已经大约过去1个半小时了。紧接着,他们又将船移到预先扎好的渔包口,将进入网笼的鱼蟹收起。随后,“鱼把头”选择了一个有利位置,站在船头,将一副偌大的抓网抛出,在空中形成一个美丽的弧度,整个过程娴熟自然,令人惊叹!随着“鱼把头”慢慢收网,几条金黄色的鲤鱼活蹦乱跳地进入了船舱。起网之际,还有好多鸟儿低空盘旋,意在觅食,倒映在碧蓝的海水中,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一轮鱼刚刚打完,海岸边的环海公路上已经站了好些前来买鱼的人。渔船靠岸后,“鱼把头”等人把船舱里的鱼蟹用塑料大锹铲入两个塑料筐子里,之后两人一组抬到路边。接下来,按鱼种分类、打包、称重,不大一会儿,将近100公斤的鱼蟹便卖了个精光。
打鱼小子
金字招牌盼传承
■水产生意
金字招牌盼传承
“老徐的鱼不愁卖。”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牧羊海湿地面积4万亩,属黄河故道,由积水淤澄而成为封闭式洼地,由刘铁、大汉、王坝3个海子组成,统称牧羊海。海子水资源丰富,明水面积2万亩,平均水深1.5米,盛产草鱼、鲫鱼、鲤鱼、鲢鱼、泥鳅、河蟹等。2012年,经国家商标局批准,牧羊海牧场成功注册了“牧羊海”商标。为了传承和保护这块金字招牌,老徐卖鱼恪守“诚信”二字,从不掺杂使假。他的顾客不仅在当地,还有人慕名从包头、呼和浩特、银川等地赶来买鱼。
记者采访的过程中,正赶上乌拉特中旗的塔娜女士来买鱼,她一下子买了130多斤草鱼,都装进充有氧气的塑料袋里,准备带到西安看望朋友。“老徐是个实在人,我们经常从他这里买鱼,质量没问题,价格也公道,分量给的足。”说起徐荣强,塔娜一边往车后备箱放鱼一边称赞。老徐对此很谦虚,他说:“做营生就是要靠良心做底线,人家花钱买咱的鱼,就是放心我老徐,我哪能糊弄人家。”说起对未来的打算,老徐说自己最近两年准备退休,谁来接班他不知道,但他希望当地的渔民之路能够顺利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