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感动人物不能止于感动 感动人物应成为时代标杆 |
3月31日,第六届(2015~2016)感动内蒙古人物颁奖盛典在首府隆重举行。于庆峰等10人被评为感动内蒙古人物;任明德等10人被评为感动内蒙古提名人物。无论是感动内蒙古人物、提名人物,特别奖个人,还是获得特别奖的集体,那些感人事迹深深震撼着人们的心灵。(4月5日《北方新报》)
对感动人物不能止于感动
文/山 歌
这10名感动内蒙古人物分布于不同行业,事业与人生并无交集,但他们心性相通,情操互连,那就是以强烈的使命感对待社会、对待人民。在这种使命感的感召下,他们不分角色大小,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演绎了一场精彩大戏。牧民心里的“一叫通”潘志荣,扎根基层30年,竭智尽忠30年,严谨履职30年;尽忠职守的人民卫士李维志,入伍26年来,始终爱岗敬业,爱民为民;乡村学校的校长巩建伟,关爱留守儿童,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掉队。我们还见到了反哺家乡的草原汉子,忙碌的“小巷总理”,针尖上走钢丝的医生……总结他们的事迹不难发现,忠于事业是他们的品格,造福百姓是他们的情怀,认真负责是他们的工作态度。因为心系国家,心系群众,他们在各自岗位做到了极致,把平凡过成了伟大,当之无愧地成为社会脊梁。
面对这些优秀的草原儿女,我们理应感动,但不能止于感动。向榜样致敬最好的方式就是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工作劲头,更应该学习他们的情怀与操守,以苍生为己任,书写自己不凡的人生篇章。
感动人物应成为时代标杆
文/徐剑锋
向善向美,是大多数人的价值取向。一个个感动人物,无论身在何方、身处何境,他们用平凡之举、人性之美,传递着正义、坚忍、敬业,感动人物应成为时代标杆。
对感动人物的推崇、对美德的渴望与呼唤,业已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共识。其实,感动人物就在我们身边,他们的一言一行看得见、摸得着、更感受得到。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成为感动他人的人,而不仅仅是一次次被感动。如果每个人“先是感动,再是心动,最后是行动”,那整个社会就会好人扎堆。所以说,我们不仅要在见贤思齐中领悟感动人物向上的情愫,更要主动与他们对标找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在举手投足中展现出来,让“做好人”成为更坚实的社会共识。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沐浴着感动人物的人性光辉,汲取着道德背后的人文力量,内蒙古一定会呈现一片更广阔、更美丽的道德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