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3日


政策利好,农民工返乡创业热起来了!

《北方新报》(2017年4月13日) 06版
  赵斌(左一)正在展示火龙果
  杨俊才正在操作亚麻籽油灌装机

  文·摄影/本报记者 马丽侠 周 婷

  背井离乡、工作劳苦……说起农民工,大家心目中的印象基本如此。但在国家大力支持鼓励大众创业之际,许多农民工赚足资金和经验返乡创业,当起老板,带着乡亲们走上了致富路。近日,记者走进返乡创业的国家级试点和林格尔县,倾听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故事。

  从因贫辍学

  到年营业额500万

  “这个大棚里是最新引进的火龙果,那个大棚里是草莓,这一片都是种植区。再往东南是珍禽养殖观赏区,还有水产养殖区……”4月6日,在和林格尔县城关镇樊家夭村,内蒙古绿野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赵斌带着记者在他的农牧业园区转了一圈。看着这个5100亩的生态农业观光园,记者怎么也想不到,这是一个高中还没毕业的农民工创建起来的。

  赵斌,1989年出生在和林格尔县一个普通的农户家庭,父母以种地为生。他在读高一时,因家庭贫困无奈走出校园,走上了社会。他来到的第一站是呼和浩特一个煤炭企业,因学历不够只能做一线工人。赵斌不甘心,他白天打工,晚上就学习技术和管理知识。挣了点钱后,他还先后报名参加了内蒙古财经大学、内蒙古大学夜大企业管理班,自学完成了大学梦。也正是因为知识的积累和自身努力,赵斌从一线工人晋升为班长,又一步步晋升为采购部部长。

  “2012年是我的一个转折点。当时,煤炭企业已经不景气了,国家大力鼓励创业,家乡在实施菜篮子工程、观光农业项目等。当时我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经验,就想何不回家创业呢?”赵斌回到家乡,和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开始注册公司,建大棚种蔬菜水果,目标锁定休闲农业。

  目前,赵斌创办的绿野生态农业观光园充分发挥和林格尔县区域经济特色和生态环境优势,业务涵盖了无公害果蔬的种植与销售,花卉、绿化苗木的育苗与销售,无公害水产、牲畜的养殖与销售,生态餐饮,观光旅游等,年营业额已经突破500万元。

  赵斌的生态农业观光园不仅带动周边农民走上了致富道路,还解决了当地160多名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与此同时,赵斌不忘自己因贫辍学的遗憾,经常开展“手拉手”慰问与扶贫帮困活动。近年来,他先后资助100多名贫困家庭大学生圆了大学梦。

  “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带领乡亲们一起富才是我创业的终极目标。我今年的目标是年营业额突破1000万。”赵斌说。

  我区有8个

  返乡创业试点

  国家发改委近日正式公布第二批返乡创业的国家级试点,我区有5个旗县成功入选,分别是托克托县、五原县、阿荣旗、准格尔旗、土默特右旗。在此前,首批国家级返乡创业试点中,扎兰屯市、巴林左旗、和林格尔县入选。

  和林格尔县作为首批返乡创业的国家级试点,先行先创,去年创业培训550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260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850人。同时,整合发展创业园,完善基础设施,新建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50个。建立了和林格尔县创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安排500万元,通过“以奖代补”给予优秀创业典型资金扶持。

  据了解,和林格尔县目前已实施的扶持创业优惠政策已经达到18条,包括免费进行技能和创业培训;贴息两年、最高1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根据专业或技能特点推荐到用人单位;开展系统的农牧业职业培训或农牧民职业教育;根据企业销售额给予相关税费减免;入驻创业孵化园,3年内免费提供场所,免收水电费用等。

  扶持政策有哪些?

  【链接】

  扶持政策有哪些?

  

  2015年,国务院为进一步做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工作,印发了《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支持农民工、大学生和退伍士兵等人员返乡创业。2016年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分两批组织了206个县(市、区)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

  对此,自治区政府及时转发了国办意见,并结合我区实际提出贯彻意见:将返乡创业人员纳入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扶持范围;将返乡创业人员创新创业纳入自治区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以奖代补”项目扶持范围;将返乡创业人员创业纳入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完善旗县、苏木乡镇、嘎查村农牧民工就业创业服务功能;加强对返乡创业人员的信息服务,建立创业信息发布平台。

  自治区发改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处工作人员称,2017年国家将新增约100个县市组织开展返乡创业试点,并筛选一批成绩突出、特色鲜明、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返乡创业试点地区开展“示范点”建设。发改委将会同自治区有关部门继续申报返乡创业试点,对第一批、第二批试点旗(县、区)的试点工作进行总结考核,筛选示范先进地区上报国家发改委,争取国家“示范点”建设。

  杨俊才有了自己的工厂

  4月6日,48岁的杨俊才在自己的亚麻籽油加工厂里忙活着。2013年,杨俊才的呼和浩特市和盛院粮油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了,2014年开始生产亚麻籽油。这是他第三次创业,也是他回到家乡后的第二次创业。他告诉记者:“创业不仅需要个人能力,还需要大环境。”

  上个世纪90年代,20岁的杨俊才在呼和浩特市讨号板建立了一个服装加工厂,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创业。之后,他由于有序资金问题,干了不到10年厂子就倒闭了。杨俊才进入一家饲料企业工作。2002年,有了技术的杨俊才在家乡和林格尔县盛乐镇恼木七台村开了一家饲料加工厂。他说:“当时农村里养牛的人家特别多,饲料厂经营得还不错。但是随着养殖环境的改变,养牛的散户越来越少,我就琢磨着干点别的。”当饲料厂一步步走下坡路,杨俊才就开始投产建立油坊。针对本地人喜欢食用亚麻籽油的特点,杨俊才建立了占地1000平方米的亚麻籽油加工厂,并注册了商标“二月兰”。

  在杨俊才的工厂里,记者看到每个车间都是独立的,而且还有“留样间”。他笑着说:“我这里虽然小,但是该有车间的都有。还是按照蒙牛集团的标准做得呢。”在车间东侧,有两间坐北朝南的房间是库房,再往东走是电商办公区,依靠淘宝等平台,杨俊才已经将“二月兰”亚麻籽油卖到了全国。他说:“亚麻籽油就是老百姓说的胡麻油。热榨的时候它有一股香气,本地人很喜欢,所以本地销售的主要是热榨油。但是外地人不喜欢这股味道,所以我们就采取冷榨的工艺,消除这种味道。”在工厂的北侧,杨俊才还有一家临街的小超市,货架上也摆着他的产品——“二月兰”亚麻籽油。

  从2013年开始,杨俊才的亚麻籽油工厂投入100多万元,带动了本村8个人就业。2016年,杨俊才申请到了为期两年的10万元无息创业贷款,这让他的资金压力得到了一定缓解。他说:“经过多次创业,我发现实体企业最怕后期资金跟不上,现在我就面临这个问题。这10万元虽然给了我一些帮助,但是还远远不够。下一步,我准备将传统的木榨工艺融入到我的厂子里来。据我所知,我们村目前会这种工艺的只有两位80岁的老人。这种方式虽然出油率低,但是作为传统,我们应该将它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