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9日


代文奎:我区第一代蒸汽机司机

《北方新报》(2017年4月19日) 03版
代文奎(左)获奖(资料图片)
代文奎翻看老照片回忆往昔
代文奎(左)的工作照(资料图片)

文·摄影/本报记者 查 娜

伴着悠长的汽笛声,笨重的蒸汽机车拖着长长的白色烟雾穿梭在崇山峻岭之间,这就是蒸汽机车留在老一辈人中的记忆。解放初期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蒸汽机车在中国大地上存在了近40个年头。代文奎就是我区第一代蒸汽机司机中的一员。在20年的乘务工作中,代文奎创下“零违章、零违纪、零责任机破”的纪录,曾先后被评为段、分局、路局先进生产工作者、安全标兵、节约能手、五好职工、优秀共产党员,内蒙古自治区劳模等荣誉称号。尽管蒸汽机车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是蒸汽机车时代铁路人吃苦耐劳的精神永远不会被忘记。

从小怀揣火车司机梦

1939年3月15日,代文奎出生在河北省怀安县柴沟堡镇的一个农民家庭。童年时代,代文奎的家离柴沟堡火车站很近。每当有火车经过时,家里能清楚地听到蒸汽机车运行、鸣笛的声音,儿时的他最喜欢追着火车跑,看蒸汽机车“吐”出的白色烟雾和发出的轰鸣声,心想,若是自己也能坐在里面驾驭起这么巨大的钢铁长龙该多好。从那时起,火车司机梦的种子就播撒在了代文奎的心里。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代文奎依然每天看着火车、听着火车,却依旧没有坐过火车,开火车的梦想是如此的遥不可及。然而,这一切都在1957年发生了转折,这一年,呼和浩特铁路局来柴沟堡镇招工,代文奎欣喜若狂,扔下书包便跑去报名。那个时代,对于一个出生在农村的年轻人来说,能够成为一名铁路职工是非常荣耀的事情,那意味着可以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有一份稳定体面的职业。而代文奎却没有想那么多,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开火车。聪明伶俐的代文奎顺利通过了招工,他离梦想又近了一步,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苦练本领

如果说司炉和副司机费的是体力,当司机耗费的就是心力,尤其是司机长,机车组9人的大事小情全得操心。保证行车安全是第一位。蒸汽机车有一个要命的问题:视野不好。蒸汽机车司机室前面的锅炉就像一堵墙,把前方堵得严严实实,唯一的办法,就是打开窗户,探出半个身子去看前方的道路。夏天还好,冬天可就遭罪了。内蒙古的冬天很冷,若遇上下雪刮大风,半个身子都快冻僵了,往往是前心一片火热,后背一层冰霜。因此,业内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夏天一身汗,冬天一身霜。远看像个逃荒的,近看像个要饭的,走近一看是机务段的。”这便是蒸汽机车司机最真实的写照。

一次,在运行途中遇到20‰多的长大坡道,正在要劲的时候蒸汽机车的推煤机却突发故障,刚出学徒的司炉挥锹投煤的频率明显跟不上闯坡的需求,代文奎让副司机过来瞭望,抡起铁镐就钻进煤车里掏被冻住的煤,紧跟着又一锹一锹将煤送入锅炉,虽然频率极快,但是落点都恰到好处,列车终于慢慢悠悠地“爬”过了这段坡道。此时,代文奎的汗水早已把棉袄浸湿。

代文奎告诉记者,由于工作环境恶劣、行车条件艰难,他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驾驭能力”,把每个区段的运行特点、特殊地段的操纵技法都装在脑子里,对线路周边的一草一木都了然于胸,看一眼窗外的景物就能立即判断出机车所处的位置。充分利用动能闯坡,防止上坡坡停、下坡放飏,节约了大量燃煤。除此之外,他还练就了听声(音)辨故(障)的本领,只要听蒸汽机车运行时发出的声音,就能辨别出哪个部位出现了故障。

正式登上火车头

1958年,代文奎第一次离开家,来到内蒙古集宁铁路职业学校学习。毕业分配单位时,面对相对清闲的电务或者送电工作,代文奎却毅然选择了能开火车的机务段。

“开火车得先学着烧好几年火,就你这小身板干不了那活儿!”一位比较了解铁路工作的同学看着身材瘦小的代文奎,忍不住劝道。但是代文奎倔强地坚持了自己的选择。

1961年,代文奎被分配到包头西机务段,通过考试成为一名司炉,正式登上了火车头。司炉的职责是给蒸汽机车不停地添煤为机车提供前进的动力。想要成为一名蒸汽机司机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首先要当司炉,3年之后有资格考取副司机,副司机任职满3年之后才有资格考取司机。蒸汽机车技术条件比较落后,驾驶室只有几平方米大小,蒸汽前面是蒸汽机和锅炉,中间是司机室,后面是煤水车——上半部分盛煤,下半部分装水。所以,要想让这个铁疙瘩跑起来,需要司机、副司机、司炉3个人协同合作。司机负责操纵,副司机和司炉轮流负责铲煤焚火并协助司机瞭望。

蒸汽机驾驶室的工作环境非常艰苦,机车乘务员不仅要集中精力瞭望操纵,还得不停地烧火,遇到上坡、拉的重,更是要一锹接一锹,密集地往锅炉里投煤。没几个月,原本身材瘦小的代文奎已经有了一身肌肉。这期间,代文奎凭着个人的努力逐步考上了副司机、司机,还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标兵进入“特包车”包乘组,不仅收入高了,还回老家娶了媳妇。

获得多项荣誉

在20年的乘务工作中,代文奎曾先后被评为段、分局、路局先进生产工作者、安全标兵、节约能手、五好职工、优秀共产党员,内蒙古自治区劳模等荣誉称号。1977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工业、交通、基建战线先进个人。作为先进集体2060号机车组的代表,代文奎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工业学大庆表彰大会,以及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直到现在,每当谈起往事,代文奎都特别自豪。他把自己曾经的照片和荣誉都保存下来送给了单位,想让机务段的后辈们,继续发扬老一辈火车司机艰苦奋斗、勇当先锋的精神。

1985年10月,代文奎退休,离开了他所热爱的工作岗位,但是他仍然时刻挂念着运输生产安全,经常应邀回到曾经工作过的单位与干部职工座谈、讨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青年职工。代文奎的女儿、外孙如今也都在铁路系统工作,他经常教育在铁路工作的晚辈们要踏踏实实工作、本本分分做人,为铁路运输生产安全贡献光和热。

代文奎退休之后,内蒙古的火车经历了蒸汽机、内燃机、电力机车到动车的更新换代。蒸汽机时代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但是蒸汽机时代铁路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将被永远铭记。

驰援广西保运输

抗美援越战争时期,国内许多地方铁路运输瘫痪,物资补给跟不上。1968年,已经成为司机的代文奎不畏艰险,带领“特包车”2060先进机车组,主动申请前往柳州铁路局麻尾机务段执行军运任务。

南方天气和地貌环境与北方截然不同,由于雨水天气多,轨面湿滑、坡道大,加上军运物资重,牵引总重超轴,代文奎经常需要推撒沙阀撒沙,防止车轮空转,待机车车钩全部拉开、吃住劲后,再进行坡道启动。这套流程看似简单,但是难度极大,稍有不慎列车就无法启动了。由于出色的完成了任务,代文奎的班组受到铁道部通报表扬。

1975年,在支援郑州局乘务中,代文奎主动担当了长大坡道等困难区段的乘务工作,特别是1976年援助兰州局,他承担了中卫至狄家台段250多公里的长大坡道乘务工作,列车经过山洞时,驾驶室温度高达五六十度,他带领机车组同伴们团结一致、克服困难,圆满完成了运输任务,受到了内蒙古自治区领导的接见,荣立集体三等功,被评为全国“百面红旗”机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