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9日


列车上的 “巧裁缝”

《北方新报》(2017年4月19日) 05版
刘笑红在卧铺车厢缝补

文·摄影/本报记者 查 娜

一根大号的缝纫针、几卷深色的加粗尼龙线、一把小剪刀、一个笔记本和一个打火机——这就是刘笑红的小布包里最常带的工具。日常工作中,刘笑红要用这些工具完成列车上诸多缝补工作。

28岁的刘笑红是包头车辆段检修车间加修组唯一的女职工,也是呼铁局唯一一名“列车裁缝”,负责全局1800余辆配属列车的座椅、铺位和书报栏网袋的缝补、编织工作。

4月14日早晨,在包头车辆段检修车间,记者见到了刘笑红。此时,她正在一辆待修的车厢里工作着。没有照明的车厢内,只有刘笑红忙碌的身影。刘笑红手里拿着头灯,用灯光扫过上中下3个铺位。接缝处的破损,有时是用肉眼看不到的,需要用手摸,她凭手感就能判断出哪里需要缝补。铺位的破损比较容易发现,除了经常磨损的边角处,旅客用利器划的一字形和十字形的口子,也是常见的。

发现破损处后,她要用针线进行缝补。不同形状的破损要使用不同的缝补方法,才能达到美观的效果。工作之初,她对缝纫没有任何经验,经过实际工作的不断摸索,她的技巧越来越娴熟。工作中,她要不停地爬高钻低,完全就是个女汉子。经过旅客使用后的铺位、座椅经常会出现破损,由于拆卸不便,从破洞到几厘米长的口子,她都要进行手工缝补。“有的列车座椅是厚皮革,带着顶针都穿不进去,只能用锥子扎,常常会把手扎出血。”刘笑红告诉记者,为此,她的工具包内还时常背着应急所需的锥子和顶针。除了缝补铺位和座椅厚皮革,她还要对每节车厢内的书报栏网袋进行编织,她的编织方法是受到班组里爱钓鱼的老师傅启发,自己琢磨出来的。

每天上午,刘笑红平均要检查缝补5节车厢。下午,她则要在工作间里缝制座位和床铺套。超过10厘米的破损处就不宜缝补了,为了美观需要重新做外套。用缝纫机和裁剪的手艺,也是她自己摸索的。

刘笑红所在的车间,实在不适合一个女孩子工作。夏天,闷热得像个蒸笼。若是遇上调试暖气,更是让人热得快要窒息;冬天,在车间停放了一晚的车厢又像冰窟一般寒冷,工作一会儿手就会冻得没有知觉了。一年四季,车间里都弥漫着油漆的味道和巨大的噪音。这些都丝毫没有影响她对这份职业的执着,熟练的手法、精巧的针脚,她处理过的地方几乎看不出痕迹。

2011年,从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毕业的刘笑红通过考试来到了呼铁局包头车辆段。没想到分配给她的工作,竟是在车间里做“列车裁缝”。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女孩离开家乡到一个陌生城市工作,整日在车间里跟修理列车的工人们一起工作,其间的甘苦只有刘笑红自己知道。但是,在这个岗位上,她一干就是6年。

刘笑红说,工作时她感到很快乐。因为,缝补就像在给列车做“软包装”,能让旅客享受到舒适的席位,也是一份责任和喜悦。只要岗位需要,她会一直坚守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