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9日


说说孝道

《北方新报》(2017年4月19日) 15版

几千年前中国就产生了“孝”字,师圣孔子提出了孝道,他认为孝敬父母要真心实意,更要“敬”,使父母得到人格的尊重和精神的慰藉。

从《论语·为政》孔子关于孝的回答“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中就可以看出,孔子是把“敬”当作孝道的精神本质,构成了孝文化的核心内涵。

孔子翻开了孝文化的新篇章,而真正将孝的地位和作用解读至极致的当属《孝经》。《孝经》是对先哲孝道思想的全面继承发展,标志着孝道理论创造的完成。它的思想主题或最大特点是孝的泛化、政治化,甚至神秘化。《孝经·开宗明义》指出,“先王有治理德之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假若能够以孝治天下,便会得到“万国之欢心”“百姓之欢心”,达到“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的地步。

纵观几千年的悠悠历史,孝文化对中国古代的社会进步,百姓安居乐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最原始、最本能、最直接推动中华文明发展的强大动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的孝不再是局限于孝敬父母这一单纯概念,而是渗透到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孝父母亲友,大孝国家人民,这是新时期孝亲文化的新内容,也是与时俱进的要求。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孝道是调节代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剂良药,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的人,是不道德的人,是不应该得到重用的。

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珍宝,社会要向前发展离不开它,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新中国是我们中华民族强盛的象征,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要从大孝国家、大孝人民出发,把群众当亲人,为国尽忠,从而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社会更加和谐安定,努力完成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孝道文化得到国家重视,弘扬孝亲文化的条件已经成熟,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现代版大孝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谁又说“忠孝不能两全”?其实,不论是领导干部还是平民百姓,现在社会条件已经与以往不同,忠孝两全完全可以做到。所以每个人反观自身,都可以拿这个标准来要求自己,现在国家举办评选道德模范,人人争做敬老爱老模范、民族团结模范,举办孝文化研讨会等活动,都是在为孝道文化摇旗呐喊。

我们要大力弘扬孝道文化,将“孝道”逐步衍化成“孝治”,继而推进德治,将孝行之道从道德原则提高到政治原则上来,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我们要重建崭新的孝亲文化,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公民道德教育、社会和谐稳定而努力。

孝亲文化有极大的包容性,穿透性,辐射力和生命力,我们还要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弘扬孝亲文化,扩大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为建设和谐世界做出应有的贡献。文/李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