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日


守好中国最大一块冰

《内蒙古日报》(2017年1月2日) 04版
艰苦的冰上执勤,老民警浑身挂满霜。
在冰上获取偷捕证据。
为冬捕保驾护航。
冰上巡逻。
发放宣传单,号召群众共同保护呼伦湖家园。
冰岭冰沟间蹲守。
迎着夕阳凯旋归来。

□文/本报记者 蔡冬梅 梁亮

图/马建荃

12月的呼伦贝尔最低气温已接近零下30度,冰封的呼伦湖(又名达赉湖)上更是无遮无拦的冷,白毛风肆意地吹着,侵蚀着每一个毛孔。

这个寒冬时节,方圆几千平方公里的呼伦湖结成了中国最大的一块冰,湖面结冰期长达半年之久。每年这段时间是呼伦湖最繁忙的冬捕期,冬季鱼产量占全年产量的80%以上。同时,也正是一年中私捕活动最猖獗的时期。

冰面不比路面,随时有青沟、青眼的存在,危险每时每刻都潜伏在这块望不到边际的海一样的冰面上。或白昼,或黑夜,总有私捕者冒险驾驶自制的三轮摩托车上冰偷捕,被困冰上无法上岸或因塌冰造成的溺水死亡事件时有发生。就在这样艰苦的恶劣环境下,活跃着一支公安队伍——呼伦贝尔市公安局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公安分局。

他们风里来雪里去,夏天是水警,充当珍稀鸟禽和野生动物的“保护神”,冬季又变身为“冰警”,精心守护着呼伦湖周边和冰下的一切生灵……

“湖中有鱼类30多种,还盛产白虾。有鸟类241种,占中国鸟类总数的5分之一。这里是北方地区鸟类栖息地和东部内陆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 呼伦贝尔市公安局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公安分局副局长高国权介绍说,针对冬季猖獗的私捕活动,民警们24小时全天候在冰上巡逻,在保护国家生态资源免遭不法侵害的同时,还要保护私捕人员的人身安全。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守住生态底线,就是要坚持美丽与发展双赢。所以,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去践行党代会精神,守住生态底线是我们的责任。”高国权说,在每一位水警心中,都有衡量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一把秤,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利益,这种行为是要坚决打击和制止的。

据统计,截至到2016年12月25日,今年达赉湖公安分局共查处破坏渔业资源案件249起,抓获处理违法人员460人,查扣违法车辆和收缴渔获物若干,缴获挂网上千米等。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2016年10月1日起,《内蒙古自治区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开始实施,中国第四大淡水湖呼伦湖及其周边生态系统正式获得立法保护。“我们一定要在严格执法的同时做好宣传工作,让人们敬畏法律、敬畏自然、敬畏环境,保护好呼伦湖我们这个共同的家园。”呼伦贝尔市公安局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公安分局副局长徐秋慧对今后的工作充满信心。

在祖国正北方这块巨冰上,一道保护生态家园的安全屏障坚不可摧。

2016年9月16日,作为在呼伦贝尔市调研的第一站,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来到呼伦湖。他指出,呼伦湖是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肾”,保护好呼伦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一定要立法保护,依法办事、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呼伦湖。在滴水成冰的年终岁尾,我们来到呼伦湖上,走近这群不分昼夜辛勤守护呼伦湖的可敬可爱的生态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