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3日


兴安盟:小杂粮链成富民大产业

《内蒙古日报》(2017年1月3日) 09版

本报兴安1月2日电 (记者 胡日查 高敏娜)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优化农牧业区域布局,积极调整种养结构,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扩大畜产品生产经营规模,建设优质农畜产品产业带和大宗农畜产品主产区。近年来,兴安盟多措并举振兴杂粮杂豆产业,持续出政策、定措施、夯基础、打品牌、建链条、拓市场,促进杂粮杂豆产业发展壮大、转型升级,形成从种植、管理、收获、储藏、加工、流通、销售等为一体的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使杂粮杂豆成为撬动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大产业。目前,以种植杂粮杂豆为主导产业的苏木乡镇达35个,占全盟苏木乡镇的62.5%,覆盖121个贫困嘎查村,占贫困村总数的31.5%,杂粮杂豆已成为9.2万农户30.8万人的主要收入来源。

为加快推进杂粮杂豆产业,兴安盟在实施“四个一”工程中建起完整高效的杂粮杂豆产业链条体系,打造了基地种植、物流运输、加工增值、产品利用等产业链条。“四个一”工程,即培育一批杂粮杂豆生产加工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一个杂粮杂豆产品精深加工示范产业园区,创建一个国家级杂粮杂豆产业出口示范区。2016年突泉县杂粮杂豆被评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同时,盟县两级财政每年整合各类涉农、扶贫资金不低于2000万元,专门用于扶持杂粮杂豆产业。连续3年对847个贫困嘎查村每年每村安排50万元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扶持发展杂粮杂豆产业等一批投资小、见效快、易普及、风险低的增收致富产业。该盟为每个国贫旗县注入贷款风险保证金1000万元,按照1:10放大撬动银行贷款,使每户有劳动能力和有贷款意愿的贫困户都能得到3至5万元的扶贫贷款。今年,全盟新增扶贫贷款10亿元以上,有效缓解了企业、贫困户在发展杂粮杂豆等产业过程中资金短缺问题;绿色杂粮杂豆种植面积达200万亩,产量近50万吨。其中,订单种植面积85万亩。

兴安盟设立盟长质量奖,对获得盟长质量奖的规模以上企业,一次性奖励50万元。内蒙古二龙屯有机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恒正集团保安沼农工贸有限公司先后获得盟长质量奖。同时,兴安盟把企业带动贫困户数量作为申报龙头企业和获取政府扶持项目的重要条件。目前,培育了内蒙古二龙屯有机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尚德维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40余家从事杂粮杂豆生产的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已带动农牧户1.5万户,实现年人均增收800元以上。

在“品牌带动”战略带动下,兴安盟“二龙屯”“保安沼”“太和小米”“草原金谷”等一批本土品牌纷纷抢滩国内一线城市市场,甚至走出国门,畅销海外。兴安盟积极推进“互联网+”杂粮杂豆,借助科右中旗、突泉县、乌兰浩特市、扎赉特旗被评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契机,加快本土杂粮杂豆产品网上销售力度。创建了淘兴安、草原淘宝等兴安盟本土电商平台,在淘宝、京东等知名网购平台宣传销售兴安杂粮杂豆产品。仅内蒙古二龙屯有机农业有限公司通过淘宝等第三方平台交易,2016年销售额达8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