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9日


发扬“蒙古马精神” 推动经济健康发展
◎安静赜

《内蒙古日报》(2017年1月9日) 09版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带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全面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实现了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内蒙古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本区情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风险和困难。

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一条基本经验。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现代化内蒙古、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奋斗目标,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把守住发展底线作为第一条底线来坚守;始终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作为第一位目标来追求;紧密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发展主线,把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作为第一项任务来部署,体现出强烈的发展意识和鲜明的发展导向。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实现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宏伟目标,首要的就是要以时不我待的进取精神、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发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扎实工作,攻坚克难,推动自治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守住发展底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没有平稳较快的增长速度,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就无从谈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内蒙古、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就没有物质基础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贯彻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同时强调“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对经济欠发达的内蒙古具有特殊的意义。一方面,经济欠发达的区情和较大的下行压力要求稳增长。我区作为欠发达地区,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农村牧区、社会事业、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等方面同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今后5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全面落实党中央对内蒙古发展战略定位、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关键时期。没有平稳较快的增长速度,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就无从谈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内蒙古、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就没有物质基础。从当前经济运行看,主要经济指标均处于合理区间。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我区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不少企业经营仍很困难,农畜产品价格下降使得农牧民收入增幅放缓,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一些地方政府债务负担较重,财政金融风险累积。内蒙古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一旦经济过度下滑,恢复起来十分艰难。对于内蒙古来讲,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因而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决不能让经济增长滑出底线。

另一方面,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也具备不少的机遇和条件。正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指出的,当前我区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们的发展空间不是缩小了而是更大了,发展机遇不是减少了而是更多了。我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具有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我区现代化建设起步较晚,拥有巨大后发优势和发展潜力;国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新一轮东北振兴等战略,深入落实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若干意见和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政策,我区拥有多重叠加的政策优势;国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战略得到广泛响应,为我们加强国际合作提供了难得契机;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和绿色化深入推进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为我区巩固提升传统产业优势、催生新的发展动能、弥补发展短板提供了重大机遇。尤为可贵的是,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形成了团结奋进的强大合力,蕴藏着改革创新的无限活力,这是我们推动事业发展的根本力量。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今后5年要保持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只要我们抓住机遇,立足优势,积极作为,经过努力都是能够实现的,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分析我区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供求两侧都有。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增长,既要努力扩大需求总量,也要着力改善供给结构,在需求和供给两侧双向释放经济增长新动能。投资兼跨供求两侧,短期内构成需求,长期形成供给。抓好投资和项目建设,既是稳增长的当务之急,也是增后劲的长远之策。“十二五”时期全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万亿元,年均增长18%,支撑了全区经济平稳发展。从“十三五”的情况看,由于与消费需求密切相关的人口规模不会有大的变化,城镇化水平、消费能力的提升也将有一个过程,消费需求总体将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受国际经济环境和我区进出口商品结构限制,短期内进口大于出口、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负拉动的格局难以改变。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首先要发挥好投资的关键作用,保持合理的投资增速和足够的投资强度,保持投资对经济的拉动。要积极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多方争取国家投资,努力扩大招商引资,充分激活民间投资。要着力优化投资结构,瞄准发展短板,扩大有效投资。按照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要求,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保护、保障改善民生等领域,加快谋划和实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在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方面,努力在铁路网、公路网、航空网、市政网、水利网、能源网、信息通信网“七大网络体系”上筹划储备一批、申报核准一批、开工建设一批重大建设项目,突破发展瓶颈制约,增强发展保障能力。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加快实施一批传统产业延伸升级的项目,积极承接一批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项目,谋划新上一批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项目,以投资和项目结构调整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国土绿化、退耕还林、沙地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快实施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等水生态综合治理重点项目,促进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在保障改善民生方面,积极实施一批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创业就业服务等民生和社会事业项目,着力增进各族人民福祉。

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企业是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措施最终都要落到企业上,改革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企业产品供给质量和经营效益的提升上。目前我区大部分实体企业经营状况仍不乐观,经济能不能稳得住,当下主要取决于企业能不能修复动力、充满活力。为此,要认真贯彻落实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措施,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减轻企业经营负担,促进企业降本增效。继续大胆向市场放权、为企业松绑,简化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程序,进一步降低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落实小微企业税收减免政策,扩大企业所得税优惠范围,降低政府性基金,减免部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实施排污企业差别化收费政策,降低各类中介评估费用,降低企业税费成本。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推进政银合作,落实小微企业融资优惠政策,强化中小微企业信用担保支持,减少企业贷款中介环节和费用,努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规范调整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合理规划工资调整的幅度和频率,降低企业用工成本。继续实施电力综合扶持政策,扩大蒙西电网电力多边交易和蒙东电网大用户直供电规模,降低企业用能成本。降低地方铁路运价,减免公路运输收费,杜绝公路“乱收费、乱罚款”和“以罚代管”。规范口岸进出口环节收费项目及标准,建立互联互通的自治区级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整合铁路、公路、航空以及邮政快递、仓储等行业物流信息,优化物流体系,提升配送效率,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在千方百计帮助企业降成本、提高优质企业竞争力的同时,要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继续坚决有力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妥善处置“僵尸企业”,防止已经化解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保持市场供求关系稳定。要支持企业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加大股权融资力度,加强企业自身债务杠杆约束等,降低企业杠杆率,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金融财政领域潜在风险。要做好为企业的各种服务工作,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合法利益,稳定企业家信心,改善企业市场预期,保护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专心创新创业,提高企业有效供给能力。

把牢主攻方向,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以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在加快发展中转型升级、在转型升级中加快发展,痛下决心减少对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努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后劲更足、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子

稳增长和调结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稳增长是基础,只有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不使经济增长滑出底线,才能为转方式、调结构争取时间和空间;调结构是关键,只有努力在调结构、转方式上取得重大突破,才能培育增长新动能,打造增长新引擎,夯实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当前我区经济运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虽然有市场趋紧、需求减弱等因素的影响,但归根结底是结构性问题。我区经济走到了只有转型升级才能持续发展的关键阶段。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以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在加快发展中转型升级、在转型升级中加快发展,痛下决心减少对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努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后劲更足、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子。

产业是转型升级的关键支撑。我区经济发展方式不合理,集中体现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必须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按照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要求,产业结构调整要以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为抓手,以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发展为目标,做优第一产业,做强第二产业,做大第三产业,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为此,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能源、化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等产业是我区的传统产业,转方式不是不要传统产业,而是要更加注重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好资源转化增值这篇大文章,让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增强竞争力。要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受市场和环境的限制,能源、冶金、建材等资源型产业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几倍、十几倍地翻番式增长。要更加注重立足现有基础和优势,及早谋划,瞄准前沿,打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大数据云计算、生物科技、蒙中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使其成为支撑我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要发展壮大第三产业。现在我国一般工业品产能过剩,但服务业许多领域却供不应求。要更加注重在服务业领域培育支柱产业,下大气力抓好金融、物流、文化、商务会展、健康养老等产业发展,尽快把服务业这块短板补起来。建设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是自治区十次党代会对我区旅游业发展提出的新定位、新要求。要以发展全域旅游为方向,以贯通四季旅游为重点,促进旅游与文化相融合、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突出草原文化和地区特色,实施“旅游+”战略,拓展新领域,打造新业态,让旅游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创新是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要按照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构建富有特色、具有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要求,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延伸产业链,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实施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创新项目,搭建一批多层次的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培育一批创新型人才队伍,形成一套有利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体制机制,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以协调发展为目标,加快形成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为此,要把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作为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构建一核多中心、一带多轴线的新型城镇体系,促进农民工市民化,推动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产业与城镇、城镇化与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要把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作为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经济强旗强县。要把调整优化区域结构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路径,深入实施呼包鄂协同发展战略,把呼包鄂建设成为我国西部重要的增长极和一流城镇群。认真落实国务院支持东北振兴的政策措施,推进东部盟市跨越发展。积极推进“乌大张”蒙晋冀长城金三角经济合作区建设,促进乌海与周边地区一体化发展,打造若干带动我区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极,形成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通过大改革、大开放,激发全社会的创造热情,拓展各领域的发展空间,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活力

深化改革开放是建设现代化内蒙古的治本之策。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通过大改革、大开放,激发全社会的创造热情,拓展各领域的发展空间,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活力。

深化改革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之源。稳增长、促转型,关键在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成“三去一降一补”任务的根本途径也是深化改革。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要求,要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各方面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完善。为此,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和财税金融、国有企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健全要素市场,使价格机制真正引导资源配置。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政府投资体制,强化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拓宽投融资渠道,充分激发社会投资的动力和活力。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深化输配电价改革,推进售电侧改革试点,进一步扩大电力多边交易和大用户直供规模,着力构建主体多元、竞争有序、公平公正的电力交易格局,扩大我区电力资源和电价成本优势。要深化农牧业供给侧改革,完善农村牧区土地草原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办法,鼓励引导土地草原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增强农村牧区发展活力。内蒙古经济发展希望在民间、活力在民营、动力在民资。要严格落实“非禁即入、平等待遇”原则,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坚决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稳定企业家预期,激发企业家精神,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按照中央提出“四个有利于”要求,当前特别要多推有利于增添经济发展动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的改革,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着力清除妨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各种障碍,加快形成有利于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

开放合作是内蒙古实现富民强区的必由之路。要紧紧围绕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加快形成北上南下、东进西出、内外联动、八面来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目标,充分发挥内联八省区、外接俄蒙的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发展战略,以更加宽广的视野和胸襟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融入全国、走向世界。为此,既要通过积极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完善同俄蒙合作机制,重点推动向北开放桥头堡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又要积极扩大对东北亚、东南亚、中亚、西亚和欧洲的开放,密切交流合作,进一步拓展向东、向南、向西开放的新空间,实现东西南北协同共进;既要积极“引进来”,吸收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又要坚持“走出去”,支持企业及个人到境外开展投资合作,扩大机电、重型装备、农畜产品等优势产品出口规模;既要坚持对外开放,又要深化国内区域合作,主动融入环渤海、京津冀、辽吉黑等地区发展,积极承接沿海地区先进产业转移,抓好跨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园区共建,在互利共赢中实现新的更大发展。

(作者系内蒙古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内蒙古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