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0日


我们有了新装备 □周 婷 摄影报道

《内蒙古日报》(2017年1月10日) 08版

2016年12月27日,记者带着足球装备来到了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宝日希勒小学,为这里20名正在进行假期训练的孩子送来他们心心念念的“礼物”。至此,“伊利雄风·活力内蒙古”——2016草原足球季大型公益活动之足球进校园活动结束了。全区12个盟市的14所农村牧区小学陆续收到足球、训练装备和球衣。本次活动由内蒙古足球协会、自治区网信办、内蒙古日报社共同主办,北方新报社承办。

雪地训练

2016年12月27日下午,记者一行抵达了呼伦贝尔市,一下飞机就被满眼的冰雪震撼了,刺骨的寒风透过厚厚的棉衣,像针扎一样。“感觉很冷吧,今天突然降温了。”宝日希勒小学副校长安星一见到记者就关切地说,好在学校前几天刚刚放假,孩子们不用出门上学了,不过,学校足球队还在天天训练。

12月28日清晨,呼伦贝尔市突然刮起了西北风,大风卷着雪粒,在天地间形成白色的移动屏障。这样的天气,孩子们还能训练吗?9时45分,记者带着疑问来到了距离海拉尔区30分钟车程的陈巴尔虎旗宝日希勒小学,白茫茫的校园里,6个大小不一的足球门分外抢眼,几名穿着棉衣的孩子正在雪地里玩耍。当日负责训练的体育老师应宇告诉记者:“学校足球队有47名队员,参加假期训练的有20多人。由于天气寒冷,学生们每天只能训练2小时。”

记者发现,学校的足球场虽然铺设了人工草皮,但早已被厚厚的冰雪覆盖。阳光照在雪地上,晃得人睁不开眼,白毛风已经不像早上那样肆虐,但是零下30摄氏度的冷空气依然能迅速把人冻透。操场上,孩子们排成两排在慢跑热身,尽管戴着帽子、手套,每个人的小脸还是冻得通红。砖红色的雪地足球比普通足球厚重很多,但是孩子们还是抢着踢。小游戏、两人传球……训练的内容很简单,孩子们和老师却玩得非常开心,整个校园里都回荡着他们的笑声。

半个小教练

宝日希勒小学始建于1982年,现有教学班18个,学生624人。大部分学生家长都在附近的煤矿企业上班。六年级的刘洪竣是足球队的新任队长,不管是训练动作还是热身活动,他都带着队员做得有模有样,俨然是半个小教练。沉稳的刘洪竣每天除了训练,在家里也会不停练习。

“夏天外面太热,冬天又太冷。我就只好在家颠球,不过得轻一点,要不楼下的邻居该找我爸妈了。”刘洪竣有些调皮地说,他希望以后能进职业足球队。

在老师应宇眼里,刘洪竣是个学习能力很强的孩子,不但动作要领学得快,学习成绩也是顶呱呱。

“阿姨,我妈说让我好好踢足球,过段时间还要我去南方参加训练呢。”刘洪竣身旁的丁星瑀是球队的守门员,也是该校两个将去参加冬训的小队员之一。丁星瑀一打开话匣子就说个不停,一边说还一边手舞足蹈起来。和丁星瑀一样,王剑也是学校五年级的学生。室外训练时,别的学生都是“全副武装”,王剑却只戴了耳套,半个小时下来,他的头顶冒着热气,睫毛上结了一层白霜。王剑告诉记者:“以前,我们踢足球只知道往门里踢,别的都不懂。自从今年学校来了专业的足球教练杨伟东老师,我们才知道踢足球还有很多学问。”

冠军女孩

2016年11月,宝日希勒小学在陈巴尔虎旗体育局举办的中小学生“萌芽杯”球赛上,荣获小学女子组第一名的好成绩。

“能得第一名,要归功于队长包思慧守门守得好。最后一场比赛,她为了扑救,把嘴都蹭破了,现在还在家里养伤。”该校女子足球队的张水鹤不仅身材高挑,嗓门也很大。大家都叫她“女汉子”,别看才13岁,已经和初中的孩子们一起踢了快两年足球了。

在宝日希勒小学足球队,女孩子无论在身体素质还是技术上都比同龄的男孩强一些。张思棋的父母常年在南方打工,她和3岁的弟弟一直由姥姥、姥爷照顾。她是所有队员中,唯一一个对未来有规划的女生。张思棋告诉记者:“我姐姐在沈阳,她说那里的体校很好,明年毕业后,我想去沈阳上学。”

穿上新球衣

12月29日上午,在宝日希勒小学760平方米的体育馆里,新的足球和新的训练器材已经摆放整齐,孩子们脱下厚重的外套,开始进行训练。副校长安星表示:“目前,学校的足球和训练装备已经可以满足日常训练,但是孩子们的球衣、护具还是比较缺乏。每次只有参加比赛的时候,孩子们才有统一的服装,比赛结束还要送回来。由于比赛的时候天气比较冷,塑料护具冻得发脆。孩子们稍一冲撞,护具就碎了,很容易受伤。”

本次足球进校园活动赠送的装备中,有20套崭新的足球服解决了孩子们服装问题。在体育馆里,几个孩子争先恐后地换上足球服,大声对老师说:“老师,我们今天能不能穿着这个衣服训练啊,这衣服真好看。”

今年3月,宝日希勒小学将参加“旗长杯”校园足球联赛,所有的队员都利用寒假加紧训练。应宇告诉记者:“2016年,我们女队取得了好成绩,2017年,我们的男队也会争取更好的名次。虽然我们的学生没啥足球基础,但是孩子们身体素质好,不怕吃苦。我相信在新的一年,我们一定会更加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