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2日


结构转型是发展的关键

《内蒙古日报》(2017年1月12日) 11版

□彭忠富

世界发展是极不平衡的,既有欧美这样的发达国家,阿富汗这样的极不发达国家,也有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一直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都在对极不发达国家进行有条件的援助,但众所周知,援助效果并不明显。

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传统的北南援助对于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的结构转型不甚有效,主要是由于它的指导思想是基于发达国家经验的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其中有几方面的误导。譬如它们忽视了基础设施在结构转型中的关键作用,不能解决发展中国家结构转型中的瓶颈;“华盛顿共识”推行资本账户的完全自由化,给许多发展中国家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某些国际组织对于债务可持续性的分析不够全面,低估了基础设施对长期增长的正面影响,进而对于低收入国家的投资有过紧的限制。事实上,北南援助效果不能尽如人意,而南南合作却收效甚大。原因在于,它是建立在团结、相互尊重、互利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基础上的。

林毅夫在最近出版的《超越发展援助》一书中,以新结构经济学为分析框架,重点探讨可持续和包容性的结构转型,以及在一个多极世界中超越传统的发展援助的需要。结构转型是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的引擎。传统的北南发展援助未致力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结构转型的瓶颈问题,因而未能实现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消除贫困的目标。

本书超越传统的北南发展援助来研究南南发展合作,将援助、贸易与投资相结合来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结构转型和更加广泛的发展目标,包括创造就业和可持续的福利改进。通过展现来自巴西、中国、印度以及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观点和不同视角,引入了新的理念来拓展后2015发展援助与合作的定义和融资工具,以实现互利共赢。

本书包括结构转型是发展的关键、传统援助对结构转型的无效性、南南发展合作促进结构转型、利用中国的比较优势来解决非洲的基础设施瓶颈等八章,对传统的北南援助的定义,以及“有条件援助”的做法、手段、金融工具及其有效性和效率等提出了质疑。本书首次指出,发展中国家为了实现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必须超越发展援助,甄别发展中国家的潜在比较优势和增长瓶颈,运用南北和南南发展合作将贸易、投资、优惠贷款与商业贷款相结合,将资源开发与基础设施融资相结合,以多管齐下的方法,消除增长瓶颈,推动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从而创造就业,减少贫困,实现包容性的可持续增长。

作者认为,中国需要继续学习,通过倾听来自合作伙伴的声音和与政府、非政府组织及民间社会的互动,成为更好的发展合作伙伴。中国也需要更加开放和透明,在国际发展融资和活动中提供准确的数据。我们的观点是,任何暗中操作的交易都更可能被伙伴国的下届政府废除或者重新谈判。在与伙伴国当前的政府协商谈判时,也必须考虑到政治经济的动态。如果所有国家都携手努力,投资于缓解瓶颈的基础设施并提供全球产品,包括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十个针对非洲的提案,实现全球和平与发展的前景便指日可待。

《超越发展援助》

作者:林毅夫 王燕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