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2日

阿尔山旅游业从景区游到全域游
居民生活在风景中 游客流连于画卷里

《内蒙古日报》(2017年1月12日) 09版

□本报记者 胡日查 高敏娜

“没有阿尔山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就没有我现今红红火火的旅游事业,一年收入300多万元。前不久,在蒙古国注册了狼图腾旅游有限公司,打算发展境外旅游!”阿尔山神鹿土特产品包装加工公司负责人高洪峰,是依靠阿尔山发展旅游经济,成为富裕群体的典型代表。

近年来,阿尔山市坚守发展底线、生态底线、民生底线,始终把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加以培育,在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中,绿水青山不仅使阿尔山市从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闻名遐迩的旅游城市,更成为当地百姓保护生态、爱护家园的最大动力,脱贫致富、创业增收的“金山银山”。

“近些年,阿尔山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众多外地人前来游玩,也带动了本地农家乐旅游项目发展。村里越来越多的人家开办了农家乐,为外地游客提供吃住娱服务。”阿尔山天池景区兴安饭店女老板王玉梅笑着说,2015年赢利突破30万元,2016年肯定能超过去年。

据介绍,2016年阿尔山旅游业总收入实现37.74亿元,全年接待游客288.38万人次,同比增长16.5%和18.6%。现在阿尔山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达1.4万人,比上年增加千余人。

阿尔山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源于走出了一条旅游景区从无到有、从景区到全域旅游。阿尔山以景区化理念打造优美环境,以园林化标准扮靓乡村田野,打造覆盖全域的大景区,让居民生活在风景中,让游客流连于画卷里。目前,全市绿化覆盖率为38.9%,绿化率达35.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79平方米/人。春有花、夏有绿、秋有果,彩色生态初见成效,阿尔山正逐渐成为森林之城、花海之都。

阿尔山市坚守生态立市,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累计造林8万余亩,封山育林15万亩,森林抚育6.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建市时的29%提升到81.4%,成为祖国北疆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生态安全保障区。

以构建“旅游+”发展模式为统领,不断放大旅游业聚合效应。该市围绕“旅游+互联网”,以申报国家级智慧城市试点工作为载体,发展智能旅游新模式,积极争取国家旅游局“旅游+互联网”创客基地示范项目政策及资金,大力发展在线旅游新业态;围绕“旅游+文化”,以创建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深入挖掘圣泉、蒙元、冰雪等文化精髓,赋予旅游产品丰富的文化内涵;继续唱响林俗文化品牌,着力打造林业生产生活演绎体验基地,保护性开发二战遗址,拓展文化教育旅游市场。围绕“旅游+体育”,大力挖掘冰雪旅游潜力,开发更多的互动体验类项目和产品。围绕“旅游+国防”,开发军旅和边防爱国主义教育旅游新市场,着力打造独具北疆特色的军旅文化体验基地。围绕“旅游+扶贫”,充分发挥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政策优势,依托旅游产业链条认真编制旅游扶贫目录,积极实施景区带动、农旅互动、节庆拉动、能人推动的旅游扶贫模式,不断增加贫困群体的经营性、劳务性、资产性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