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6日


实现新突破—— 以更宽广的视野深化改革开放
特别报道②

《内蒙古日报》(2017年1月16日) 05版
沙良物流园俯瞰图。 本报记者 金泉 摄

□本报记者 蔡冬梅

7.3%左右!正在召开的自治区两会上,内蒙古亮出2016年GDP增长成绩单。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一些地方经济出现负增长的情况下,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多项经济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呈现出速度、投资、就业、收入和环保多目标健康发展态势。

细细探寻和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这份优异成绩单的取得,这种健康发展态势的背后,涌动着一股无形的磅礴力量,它使得市场主体更活跃、资源配置更优化、社会公平更彰显……内蒙古大地如沐春风,充满盎然的生机。

这股力量就是改革开放!

站在自治区即将迎来成立7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我们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和自治区党委十届二次全会召开以来,从苍天般的阿拉善到辽阔美丽的呼伦贝尔,改革开放的时代主题始终汹涌激荡。

我区按照市场主导、充满活力、民生法治、公平公正、开放包容、团结和谐要求设计推出的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使得内蒙古人有了变化变革、敢于担当、务求实效的决心和勇气,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得以弘扬光大。

自治区两会上,改革成绩单显示,刚刚过去的一年,我区在经济、社会和生态领域出台了84项改革方案,开展了66项改革试点;公布了政府权力、责任等“八张清单”,自治区本级下放行政权力196项;174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全面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和“双随机一公开”;8.6万农牧民进城落户;国企改革步伐加快,“营改增”全面推行,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全面实施,国有林区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投资价格、财税金融、社会事业等领域改革不断深入。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我区先行先试的三项改革全面推进,81%的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与俄蒙通关便利化等合作机制不断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取得积极成效。

难题一个个破解,活力一点点释放,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越夯越坚实,深化改革开放实现了新突破。

代表、委员们认为,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的制胜法宝,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对于我区而言,成绩属于过去,要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就要全面落实党中央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要加快推进一批事关内蒙古发展的关键性基础性改革,为经济发展增加“稳”的压舱石、注入“进”的驱动力。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要将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作为我区今后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要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积极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完善同俄蒙合作机制,深化各领域合作,加快建设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要加快构建铁路网、公路网、航空网、市政网、水利网、能源网、信息通信网七大网络体系。

这无疑找准了我区的发展定位,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明晰了发展的主要内容。剩下的,只有撸起袖子加油干了!

两会期间,如何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深化改革,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成为代表、委员和专家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党代会提出的‘5+1’基地建设,这是落实国家发展战略,遵循发展规律与发挥我区资源优势、地域优势、文化优势,结合产业发展实际的完美契合体,是充分发展传统产业的继承性与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全域旅游业的创新性的有机统一体,是立足当前稳增长现实基础与谋划长远并实现动力转换的统筹兼顾体,是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后劲更足、优势充分释放新路子的必然选择。”自治区政协委员、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总经济师赵云平说。

他建议,“5+1”基地建设,一方面,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能源、化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做好传统资源型产业增值转化这篇大文章,调整好存量,保持经济稳定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快培育打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大数据云计算、生物科技、蒙中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我区风光壮美、民族文化独特的优势,推动全域旅游业加快发展,着力推动我区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发展,加快做优增量,让这些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旺盛的新兴产业和旅游业成为未来我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新支撑。

于立新代表表示,呼伦贝尔市要积极加强“七网”建设,对呼伦贝尔的公路、铁路、航空这三大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发力,按照自治区交通厅确定的“三横三纵”的要求,做好公路网的安排和部署。航空方面要完成4个通用机场的建设。市政网、信息网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相应投资。同时,建议自治区从全区战略角度对口岸经济发展进行顶层设计,积极推进自治区自由贸易区建设取得突破。

杜梓代表也认为,要从适应国家东北振兴、自治区东部跨越大局思考战略性大事,抓住国家东北振兴政策机遇、京沈高铁机遇、“产业大洗牌”等机遇,加快发展。同时,要建设以通辽市科尔沁区、开发区为重点的区域中心城市,形成新的经济体,融入沈阳、长春城市群和京津冀经济体,主动接受辐射带动,打造东部教育、科技、医疗、文化、交通枢纽和产业高地。

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经济师张永军指出,开放发展要树立全球视野、战略思维和大局意识,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战略,用足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把祖国北疆变为对外开放前沿。充分发挥我区的区位优势,加快形成北上南下、东进西出、内外联动、八面来风的全方位开放格局。一方面要加快构建开放型基础设施体系、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加快打造开发开放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开放平台,深入推进能源资源、装备制造、农畜产品以及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开放合作,全面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另一方面,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狠抓签约项目落地,不断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效益。

新征程,从头越,再出发,更美的风景在前面。